《簪缨问鼎》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面对这样的恭迎,司马覃自然要有所表示:“多亏安东将军送来粮草辎重,才让朕入主寿春。安东将军这番心思,着实可嘉。”
这次王导可不是空手来的,还带来了不少粮秣。对于一路苦熬,忍饥挨饿的朝廷公卿而言,这些粮食,可是能救命的东西。怎能不让人感怀?
王导躬身一礼:“陛下远道而来,身为臣子,自当尽绵薄之力。将军也有言,只要陛下有召,定然肝脑涂地,报效朝廷!”
这样的美言,让小皇帝微微眯起了双眼。不过被奉承的愉悦,也无法让他有半分松懈。寿春本就有刘准驻扎,现在又多出了苟晞一派人马,恐怕还有的争权。若是司马睿这个扬州都督再来凑热闹,简直要乱了套了。
“安东将军有心,朕心甚慰。不过江东事重,安东将军还是驻守建邺,保证朝廷后路为上。待到开春发兵,恐怕还要不少军粮。”
小皇帝温言道。
这话,让王导微微眯起了双眼。虽然不如从兄王敦行事乖张,但是他也有辅佐司马睿称帝的野心。一年下来的苦心经营,全部被这小皇帝搅得大乱,如何让人不恼?这次他来寿春,就是为了稳住天子的心思,并且探听他的打算。如今看来,这人是迫不及待想要反攻中原啊。
若是那么喜爱北地,何不留在洛阳?终归是个贪生怕死之辈。还要拖累整个江东,为北地输送军粮兵马。之前江东可也大乱了两场,又有多少财力物力供人掘取呢?
压下心底嘲讽,王导神情更加郑重:“陛下放心,臣等定为尽心为陛下守住江东一地。”
话虽如此说,他们可不会白白替人嫁。下面那些江南士族,贫苦百姓,都会清楚明白的知道,害他们折损钱财粮草,乃至性命的,是当今天子,而非司马睿这个都督。不知江东要有多少人,深恨天子北伐之事。越是惹的民怨沸腾,他家将军收拢民心,就越发容易。
两人心中各有所想,却一派君臣相得的模样,又聊了几句。小皇帝刚想换其他人交谈,一份密报突然送入了殿中。接过小黄门递来的信笺,小皇帝打眼一看,就变了面色。
那信上,只写了短短数言。伪汉刘渊遣使并州,意欲嫁刘氏女与大将军梁丰,结两姓之好。
自己刚刚离开洛阳,他们怎敢如此!!
第300章见招
未出元月,天气仍旧冰寒。宫室中燃着火盆,用的倒不是现今最时兴的瑞炭,而是普通木碳。哪怕炭盆笼的再好,房中也多了丝烟火气息。
刘渊斜倚在案后,浅酌盏中温酒。病好之后,他每日饮上两壶的习惯就回来了。不过如今杯中的,不是清澈如泉的上党露春,而是掺杂了少许稠酒的烧春。那些残渣浮在杯中,倒像是飘起了一层薄絮。
这酒的滋味,自然不如露佳酿。但是辛辣还是有的,再过些时日,怕是这等次酒,都饮不到吧?
嗞的一声,又一杯酒入喉。他放下酒盏,对端坐身侧的那人道:“你觉得,不该许亲并州?”
刘和点了点头:“儿臣觉得,那姓梁的不会应下。父皇把此事传扬出去,怕是……不利皇汉。”
自取其辱这四字虽然没有出口,但是意思分明。如今梁丰已经身为大将军、大都督,统帅三州,封国称公。以晋人习俗,是万万不会娶身份低贱的匈奴女子为正妻的。那么他们大张旗鼓前去求亲,回头被人拒之门外,岂不失了颜面?
“他不会应的。”
刘渊一哂,“不过这婚事,也不在他应不应。”
刘和眨了眨眼:“父皇可是想用间?”
晋天子刚刚离开洛阳,就传来汉国和并州刺史意欲联姻的传闻。远在千里之外,晋国那小皇帝怕是会暴跳如雷,进而再也不信并州。如此一来,倒也算离间了这对君臣。
然而刘渊还是摇头:“司马小儿本就不信任梁丰,否则也不会封他为上党郡公。不过此举,倒是能探明晋国朝廷,对于并州的忌惮究竟有几分。”
这明显是父亲的考校,刘和仔细想了片刻,方才道:“若是司马小儿信梁丰,就该置若罔闻,不把此事放在心上。若是他不信……”
削爵?撤官?分权?刘和思来想去,也不知那小皇帝要如何施为。毕竟天高皇帝远,他一个无甚兵权的少年天子,要怎么惩治梁丰这样的一方诸侯?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