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昭昭》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昭昭刚一进门,就被园子里的景象吓了一跳。
倒不是说选修了史学的女学生们有很多,恰恰相反,这一届两百多个女学生里约莫只有十几个人选修了这门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大清早就从对面山头的应天书院里翻山越岭来旁听的学子倒是挺多。
讲坛近处设了十余个坐席,用屏风虚虚挡住,后面乌压压一片都是应天书院的学子们,年龄大大小小的都有,学堂里还有许多教仪在后头维持礼仪。
昭昭不由得咋舌,这难道就是大多数女学生没有选修这门课的原因?是怕这么一大群的旁听生一起上课会有损自己的闺誉?而且不是说只有大儒偶尔来女学开讲时才会允许旁听吗?但怎么今日看着好似这史学课竟是成了两院的公选课一般?
真是奇怪!若是这方老先生的课这般受到应天书院学子们的推崇,那他为何不干脆去那里任教呀?
带着这样的疑惑,昭昭在屏风前面的一个坐席上就坐,将笔墨纸砚从书袋中取出来,依次摆放在桌案上。这一点她们倒是比旁听生的待遇要好一些,屏风后边的那些人只有一个小蒲团就坐,是不设桌案的。
不多时,那位传说中的方老先生终于出现了,倒是比昭昭想象中年轻一些。方老先生建元初年曾任太子少傅,这般算来如今怎么也该有七十岁了罢,但瞧着却是精神矍铄的模样。
这一批女学生们的第一堂课自然是照例从《史记》讲起。有趣的是今日并未先讲五帝本纪第一,而是讲了夏本纪第二。
方老先生上了讲坛,看了下面乌压压的一众学子,笑呵呵道:“今日翻山越岭地居然来了这么多人呀,啧啧啧,你们应天书院的学子向来是喜欢听夏本纪的,也罢,今日就先讲讲夏本纪好了。”
昭昭一开始有些奇怪,为什么说应天书院的学子惯来是喜欢听夏本纪的呢?可是听着听着,她就仿佛明白了些许,又好似什么也不明白。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方老先生先是慢悠悠地念了一段,然后方才开始讲解起来。
这段话原不过是介绍大禹的祖先罢了,但是听着怎么有一丢丢别扭呢?昭昭疑心自己是听错了,但方老先生刚刚好似千真万确地说了一句类似“哎呀呀,这样看来只有禹的曾祖父和父亲没有当过皇帝呀,一辈子都是臣子……”
可是,方才不是还在说禅让制吗?接这么一句真的好吗?
之后方老先生讲到禹继位的过程:“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