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感慨光阴荏苒时,总爱擷引古诗名句。
譬如孔子的“逝者如斯夫”
白居易“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王维“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绝唱岁月,去日如歌,历代文人雅客虽洒脱豪迈,但对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光流逝,唯有嗟叹神伤。
特别是出身卑微的太监吴八九“人生苦短,态若蜉蝣,幻化永恒何惧今日明朝”的肺腑之言,尤觉感人。他虽人微言轻,但潸然中透着豪气,可叹可赞。
今天,距当年吴八九进西施浣纱洞自闭绝世已逾百年。
一百多年,可谓长矣。
按古代通婚年龄推算,如老人寿长期颐,当可七世同堂。
想想七世同堂那些子子孙孙欢愉膝下的壮观场面,且不说过年发红包是否能让老爷子破产;只说祖爷爷懒得起火做饭,若带领全家每天都去饭店吃饭,定能救活一座美食城。
张乾小时候听爷爷讲,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家的老少就有五六十口,男丁中的姨太太小妾不算,仅明媒正娶的媳妇就有十二位。
张氏家族中的长孙媳妇姓燕,她的父亲叫燕罗,乳名叫小白萝卜。
此时,曾被遗弃在木箱里的小白萝卜燕罗已至壮年。
“七七事变”后,和爷爷燕彪习得一身武艺的燕罗愤然而起,同几个拜把子弟兄在京城秘密组建除倭团,杀鬼子除汉奸。
不幸的是,这天下晚,燕罗和女儿被鬼子围在一座大杂院内。
燕罗身边只有两个战友,其中一位就是张乾的太爷爷。
望着围过来的鬼子兵,燕罗等人没有硬闯,他们绕至大院西侧,那里有一个用木栅栏遮住的暗门,很隐蔽。
暗门外,是一条只有一肩宽的狭长胡同。民国年间京城的民宅街巷中,这样狭窄细长的胡同密如蛛网。
四人出侧门,悄然闪进胡同内,燕罗一马当先,带头疾行。
突然,前面有一物堵住胡同。
燕罗止步打量好几眼,才确定将胡同塞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是一个人,虽然被墙壁挤得有些变形,但还是能看出他穿的是黄军服,是鬼子兵。
用驴高马大形容这鬼子兵,都有点委屈他。那超巨的身砣儿和一身赘肉肥膘,态若陶盆的大脸盘子,又宽又凸古怪骇人的大嘴岔儿,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猪头小队长?
燕罗惊异的打量着狭路相逢的鬼子兵,琢磨着如何应对。
“你的,良民的不是,阎罗的是?”胖鬼子大嘴一张,血盆似得叫道。
燕罗一愣,猪头鬼子居然认得自己?他索性喝道:“对,我就是专收鬼子小命的地狱阎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