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

第27章 先登死士

《盛唐大救星》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行装打点结束,王烁片刻不再耽搁,带着荔非守瑜就下山而去。

赵无疾办事稳重牢靠,被王烁留了下来,代为监管玄清观的诸多事宜。至于老王下达的那一条,让赵无疾“贴身盯防”的命令,赵无疾本人倒是挺在乎,王烁根本没太当真。

相处了这段时间,王烁也算是摸到了老王的一点脾气:古板正直,威严强势,原则性极强,大男子作风也十分严重。

但是在家里嘛,雷声大、雨点小。

——九仙媛的那个没大没小的玩笑他都能受得起,那也就意味着,只要不触碰到他的底线,一般都不会有事啦!

玄清观的道士们结队欢送,不停嘱咐王烁,若得闲暇一定要经常回来看望师尊,一众同门也都会想念于你。小道姑沈清泓对荔非守瑜,更是有些依依不舍,看那模样都有私奔的冲动。

走到山脚下,王烁在这里看到了渭源县衙设的关卡,徐闻志居然亲自在此坐镇。

见到王烁骑行而来,徐闻志连忙上前参拜。

“徐县令,你如此大造声势,生怕别人不知道山里有秘密吗?”王烁道,“再者,你这个县令亲自在此把关守隘,县衙里的事情都不用管了吗?”

“呃……”徐闻志满脸尴尬,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用力过猛”了。

“回县衙去,好生做你的县令。”王烁道,“以后我会常来。若能干出政绩,我会在家父面前替你美言。倘若荒废了政务,使得乡县凋敝百姓受苦,你就等着回家种田吧!”

“是!是、是!”

王烁不再和他多言,拍马走了。

徐闻志抹了一把冷汗,苦叹不已,“哎哟,这王家小祖宗可真难伺候!”

“明府君,现在怎么办?”属下来问。

“还能怎样?”徐闻志一瞪眼,“留十人在此守关。余下皆随本县回府,把近日积累的公务和讼案,通通料理清楚!”

王烁和荔非守瑜策马翻过了那座山,恰是凉爽的傍晚适合赶路。二人不作停留,借着良驹的上好脚力,一口气跑完七八十里地,天黑时赶到了西平郡。

城门已然关闭,城头火把林立军士往来巡逻。荔非守瑜上前用令牌叫开了城门,二人这才顺利进城。

夜晚,例行宵禁的西平城中总是十分宁静。除了一些往来巡视的兵卒和少数几家关起门来悄悄营业的酒肆妓寮,其他地方都是一片黑灯瞎火的寂静。

马儿也跑累了,二人便下了马牵着它们前行。

路过一栋大院时,王烁远远就看到那里八字摆开了两队铁甲兵卒把守,门口灯火通明大旗招展,居然比王家的府第还要显赫拉风。

走近一看,原来是节度幕府,王忠嗣的官署。

“臭鱼。”王烁问道,“我爹走后,幕府会是何人主事?”

因为脚臭刚刚从王烁那里得了“臭鱼”这个绰号的荔非守瑜,嗬嗬的笑了两声,答道:“应该是王思礼。”

王烁“哦”了一声,仍是看着他。

荔非守瑜连忙像“活百度”那样开始解说,“王思礼是高句丽人,他父亲曾是大帅麾下的朔方军旧将。他本人从军于河东,也一直效力于大帅麾下。大帅调任河陇,他也跟着一起过来了。”

“如此说来,我爹还对他颇为器重和信任了?”王烁问道。

荔非守瑜点点头,“王思礼自幼熟读兵法,特别擅长治军和练兵,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

王烁笑了一笑,就是打仗的本事差了点!……王思礼嘛,我倒是记得历史上有这么一号人物,算是一位“内务型”的武将。

“臭鱼,你先回家替我报一声平安,叫家里安排饭食和洗澡水。”王烁道,“我去幕府看一眼,马上就来。”

“好。”

离家不太远了,王烁把马交给了荔非守瑜牵走,自己步行走到了幕府前。

“二公子!”幕府的兵卒都认得王烁,纷纷行礼。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萧玄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穿越三国:姐妹同心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谬接瑶华枝姝宠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哇!女总裁是皇帝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离人终成相思意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我靠好运壮大家族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落在荒年崽崽很闲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寻找轮回的你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横空出世的娇帝君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穿时空的女将军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我是主母,也是孟婆这个修仙过于日常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悍女麴凰驭龙婿三魂七魄归位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