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过去了,清云斋生意大火,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温酒把一部分赚来的钱投入到新的产业里,又分别开了一家茶楼和书斋,剩下大头的部分全都用来培养了工匠,以期能早日实现对打火机镜子等物的量产。
这天早晨,温酒依旧早起,到郊外树林一僻静处练功。即使出门在外,她也没有放松过修炼。
温酒和舅舅约定,每年要回山上接受考核,要是被他发现修为止步不前,就不许再下山了,并且还有闭关把落下的修为都补回来。
这也是温酒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的最大原因。
温酒也从来没有忘记过除妖。听闻到哪里有妖邪祟,温酒都会立刻出发去平息邪祟。
这半年来,温酒寻到了几个可靠的管事,使自己从许多繁杂事务中抽身,又回到了无事一身轻的状态。
清闲下来以后,温酒立马着手筹划一件她一直想做的事。
以前,温酒每每走在街上时,看到有幼小的乞儿面庞脏污,吃着残羹冷炙,总是觉得很心疼。
可一次两次的施舍,并不能改变他们的处境。
更让人难过的是,对比起一些刚出生就被至亲丢弃,甚至没有机会活下去的婴儿,乞儿们的境遇居然还算好的!
所以,温酒建立了一个育婴堂,取名平安馆。
这里没有人知道她的小名平安,这样取名叫着也不算尴尬。
平安馆收留所有无家可归的孩子。
温酒请专门的人过来照看他们,还在馆里办了学堂,请了先生为大一些的孩子启蒙。
十岁以上的孩子,温酒让他们自己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要学一门手艺。
至少让从馆里出去的每个孩子都能活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酒的赚钱事业越来越红火。
书局里。
由于温酒改进了民间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书,造纸成本更低,印刷的墨迹也更清晰了。因为书局的图书物美价廉的关系,渐渐的,书局一家独大。
温酒也渐渐增办了造纸厂和印刷厂,秉承着和气生财的原则,把同版本的书籍低价卖给同行书局。
温酒还把记忆中的古诗词抄录出来,署名华夏,印刷出版推广。
《华夏诗集》一经问世,就如在平静的海面上扔下一颗巨石,浪花激起十丈高。举世哗然,纷纷询问华夏先生是何许人也。
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巨著,温酒只记得一些大概的情节,列好大纲,请人代笔,一样是以华夏先生的名义出版。
只可惜这样写出来的品比原差远了,只剩下几分“味道”,却也比大多数的书好上太多了。
《西厢记》《桃花扇》这样的戏曲品也是如此。
一时间,“华夏”先生的名号传遍了世间。
茶馆里。
由于书局出版的小说数量愈发增多,种类也更琳琅满目。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