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倏忽而过,转眼就到了园艺会这天,众人早早起来准备。
正值盛夏,孤女院暑期停学,因此前几天没见到太多的教师和乳母。大家有些忙于农事,有些暂时休假。
今天倒是都来齐了。
有的负责接待贵客,有的维持秩序,有的带着孩子们卖一些茶点果子。
文辞跟着苏晓梦一一认过,对这些老师们钦佩不已。
老师们基本都很年轻,有些是官宦人家的女儿,更多的是商户家的姑娘。
在这里教书,每月也有银子,和给幼儿开蒙的老师差不多。但她们要干的事情,可比蒙师多的多。
惠州有重商之风,家中女子大多也会拨算盘认账簿。这些女子经常在外奔波,往来见客磋商,行事风不拘小节,因此才会和苏晓梦引为知己。
倘若是正经大家闺秀,则会避免与花楼出身之人相交。她们的父兄携妓出游,会被视为风雅之事,传为美谈,可女子却会因此被人诟病。
台子四周围起半人高的红布,园艺会还没正式开始,有女童在旁弹近日风行的曲子。时而有观众打赏,司仪就会大声唱名,感念善举。
从入院开始,道两旁就布满了摊位,货物琳琅满目。
商贩入院需交摊位费,院里也会精心挑选,选取信誉好的铺子。饶是如此,摊位仍然是供不应求。
孤女院划出地方,摊位如官市一般排列整齐,游人在其中穿行,逛起来很方便。孤女院的老师们也趁此卖些织物、扇子、字画,都是院里女童们平日做的。
趁着表演还没开始,天气也还清凉,苏院长先带大家游览一番。
三人因要表演,穿了一样的银朱色织金圆领衫。
文辞束袖一扎,墨发高高束起,革带勾勒出纤韧腰身,显得英气逼人。
今日盛会,苏晓梦也穿着正式。她身着胭脂红的立领长衫,配竹绿色的织银马面,圆髻插了绞丝双股金钗,端庄大气。
小寒换了身枇杷和胭脂双色的新衣,就连避河都有胭脂色的小衣。几人从人群中穿行,精气神十足,亮眼得紧。
逛至一方摊位,方景顺手拿起一方绣帕。
这绣帕配色淡雅,上面绣着辛夷花,还题了首王维的小诗。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方景轻轻念出来。
这是少年时他学的第一首诗,现在吟起,好似还能看见当时光景。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文辞自然的接上,探身去看他手里的花样。方景见此,抬手方便她看。
两颗脑袋凑在一起欣赏。
花枝布局匠心独运,不像市面上常见的硕大一朵绽放在正中,而是两枝横斜,运用了水墨画的留白手法,韵味天成。
“这幅图样是姑娘画的?意蕴天成呐!而且这字……”文辞伸手,就着方景的掌心,轻轻用指尖摩挲了一下,“这字也很好,带了刘太师的笔意。”
刘太师的隶书颇具汉魏风骨,行草又带着盛唐气韵,高中状元之后,他的字迹曾被人竞相模仿。
只是科举答卷,还是以规范的馆阁体最佳。是以近些年为求中举,很少有人练习刘太师的帖子了。
文辞当年学书法,就是从刘太师的隶书学起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