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九十六章
两浙
江南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
但随着人口增多,人地矛盾也渐渐显现。而在大片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区,人们便往山上开恳田地,
高田应运而生并迅速增长。
青禾村,村名便来自村子周围开垦出的众多高田。以前每年插上秧苗之后,村子就仿佛被青青禾苗所包裹,一出家门抬头望见茁壮成长的青禾,便能感受到秋天迎来丰收的喜悦。
不过,自五六年前起,
许多禾苗慢慢被替换成了桑苗,村中养蚕的人家也越来越多。种桑养蚕卖生丝,
的确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在去年官府鼓动村民将田地全用来种桑的时候,
村中不少老人还是察觉到了当中的隐忧。
都说手中有粮才能心里不慌,
庄户人家田里不种一颗粮,
实在是让人心中没底。虽然卖生丝的钱能买更多的粮,
可一下多出那么多生丝,
到时真能顺利出手吗?价格不会被压吗?
最后,
约有一半的人家不仅没多种桑苗,反而减少桑苗的占比,多种了粮食。因此,
后来村里受到后土教煽动加入叛乱的人不算太多。
而现在,
那些查明没有在城中行凶,只是被裹挟的村民,
都已经被放了回来。但到了冬季,
他们还得去给官府做一段时间苦力活,
以示惩罚。
可就算家中余粮多一些,
今年不下种也是万万不行的。眼看着天不下雨,村民们可愁坏了。低田还能设法引水灌溉,众多高田顶多挑水上去浇一浇,可没那个人力都弄成水田。
就在这时,太子和楚溪侯祭祀求来耐旱良种的消息传来,成了村子唯一的希望。
不过,一开始大多数村民并不相信,只当又是官府唬弄人的把戏。但没多久,县衙就来人通知断粮的人家可去衙门贷粮,又说有一种好用的新式犁,官府可帮低价改犁头,并指点村民改换犁臂。
有人将信将疑地去了,回来将犁改好一试,果然好用不少。村中其他人亲眼见到效果,这才跟上,不少还能凑得出余钱的人家都赶着换犁。
有了事情做,村民们心中也安定了些,生出点信心来,天天盼着府官发良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