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千佛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且他从家族传来的消息得知,高顺等人可以在幽、并、冀三州招兵,且不限制部队规模,此乃天大的荣恩,高顺等人凭借优厚的待遇,肯定能将这三州的精壮之士一网打尽,建立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郭缊非常清楚当时社会的弊端,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选士任官的时候往往相互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三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等的官僚门阀集团;此时的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身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幽、并、冀三州自古民风彪悍,勇武者众;而他们在当时的察举制度下并无出头之日,那怕皇帝实行卖官,那高昂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高顺等人本身就是良家子或者草莽出身,与这些人有天然的认同感,只要高顺等人振臂一呼,且能提供良好的待遇和上升空间,肯定应者云集,高顺的势力便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郭缊为太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看的极为清楚,边境年年告急,内地土地高度集中,民不聊生,社会动乱便在眼前;这个时候文臣便失去了往日的显赫地位,代之的则是能领兵打仗、稳定地方的武将,类似高顺等人。
当时的世家大族都有分家的习惯,不希望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郭缊如此交好高顺等人,便是希望能派家族子弟到高顺手下为官,为家族留一条后路,多一条选择。
郡丞对郭缊如此交好高顺非常不理解,即便高顺等人获得了3个太守级别的位子,却得罪了世家大族,未来处境不得而知。
郭缊解释道:“其军马强壮,动整齐划一,可见其有治军之才,只要他们有了发挥的平台,未来成就不可限量。且代郡与雁门郡为邻居,相互交好,可守望相助,有这么一位强邻,即便不能融洽相处,也不能有所得罪。”
郡丞提醒道:“袁司徒派家臣来传消息,希望太守能限制高顺等人的发展,给其制造一些祸端。”
郭缊为大家族出身的人,对高顺等人了解的比较透彻了,他可不想因袁家而得罪高顺,且袁家与高顺有矛盾,他郭家可与高顺没有矛盾,犯不着为了袁家而影响郭家的自身利益。于是挥挥手,示意郡丞退出。
郭缊随即给家族写信一封,言辞激烈的要求家族中选拔出一些勇武的后辈,下月去桃源堡参加挑战;他知道,若非如此,家中小辈肯定会看不起高顺的出身而拒绝前往。
随后又写信给远在幽州任刺史的族叔郭勋,建议其务必交好高顺等人。
而并州其它家族,虽派人获得了高顺等人的情报,不过这还远远没有引起他们重视的程度,还达不到派人前去投靠的实力。
并州刺史张懿,同时接到朝廷和袁家的通知,朝廷要求其协助高顺等人征兵,袁家希望张懿给高顺等人制造祸端,限制其发展;两边都不好得罪,他决定装做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管。
正文第102章代郡局势
经过6天的跋涉,高顺等人到达代郡郡治柳城。
沿途路过的城乡,已没几个汉人,治水以北全部成为乌桓人的牧场,沿途不时看见乌桓人的帐篷;道人县连县长都没有,只有县丞和县尉在主持工,得知新任太守到来,两人立即出来迎接。
高顺等人没有进城。从外部看,城墙还算高大完整,就是人口稀少,显得非常萧条。
高顺查看了一下两人的属性,非常满意,县尉的武力值达到67,县丞的智力达到65,高顺心想,要不是这两人的话,道人城也坚守不到现如今。
高顺直接任命县丞陈季为县长。
咨询了一下当地的情况,官兵不足百人,全县人口不满千人,全靠太守每月拨来的粮食度日,夏天还好说,有野菜补充,冬天的日子最难熬了,还不敢大面积种植的庄稼,怕乌桓人来掠夺。
高顺感到心痛,他们太艰难了,于是命人给他们留下二百石粮食,暂且度日;并勉励他们再坚守一段时间,最多半月时间,太守会有新的命令到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晋末长剑》【笔墨阁】《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我在现代留过学》《玄鉴仙族》《我是主角攻的作恶兄弟》【穿越流小说】【梦幻文学】《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