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赵王图谋夺储,给朝廷、给皇室添乱。
问题是从这位皇帝召见郗浮薇都要兜一大圈子还遮遮掩掩,做足了准备工,最大程度的降低外界的怀疑与揣测来看,汉王这次犯的事情,大小且不论,肯定不是那种可以公开的。
甚至严重到了公开之后永乐帝都吃不消的地步。
那么永乐帝就不能公然宣布对次子跟幼子的不满,否则朝野上下聪明人很多,不定就猜出了蛛丝马迹。
不宣布对汉王、赵王的不满,也不好贸然加恩太子夫妇,毕竟他们已经非常尊贵了,实在没什么好加的。
倒是孙辈可以做文章。
本来永乐帝就喜欢皇长孙。
有去年皇长孙随他北巡、镇守北京的事情打底,册为太孙也有足够的理由,不至于让人联想到永乐帝不希望他们去想的方向。
又彻底断绝了二王争夺储君的心思。
贵妃回想着娘家的女眷,有些遗憾的叹口气:“可惜本宫跟太子妃虽然都姓张,却素来没多少交情,在瞻基那孩子的婚事上说不上话。”
不然她好几个待字闺中的侄女,就算争取不了正妻的位子,做个妃嫔什么,生下一儿半女的,总也能延续张家跟皇室的情谊。
“国公爷膝下子嗣昌盛,诸位公子孙公子都是孝顺懂事又有才干的。”
陪嫁安慰,“就算小姐们入不了皇长孙的内闱,府里头的富贵,也还是会延续下去的。”
而且,“皇长孙不是还有个同母所出的亲兄弟”
“那孩子还小呢。”
贵妃说道,“将来如何也不清楚,万一是个不成器的,岂不是害苦了本宫的侄女儿”
她娘家家世可不低,就算亲爹已经没了,兄长承了国公爵,几个兄弟都有封赏在身,声势比如今的徐家其实还要鼎盛点。
所以女孩子给皇长孙做侧室可以考虑,给皇长孙的兄弟,那就必须是正房了。
不但得是正房,还得看那皇孙的品行如何,是不是那种能过日子的人。
可皇长孙的同母兄弟如今还懵懵懂懂,谁知道以后是贤是愚
“皇长孙不是还有表兄弟”陪嫁灵机一动,“张家子弟之外,太子妃娘家外甥,就是沈家二公子,如今正在济宁府做事的,说是才貌双全,能干的很,太子妃在娘家亲戚里头,向来就偏疼他。那位似乎还未婚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