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

第七十六章临江阁提序

雪中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位公子有些面生啊。”孔先生盯着银子道。

人面生,银子可不面生。

宋澈说道:“我并非本地人,今日游玩至此,观此阁楼巍峨雄伟,又见文人骚客争先提序,因此便想来试一试。”

孔先生却道:“临江阁上月才重修开设,临安府发公文邀天下儒生为其赋序,公子锦衣玉带,气质富贵,更似巨贾豪商,不似读书人。”

宋澈眉头一皱,反问:“难道非得是穿儒袍,持纸扇,戴簪花的才能有好文章?”

孔先生见人不悦,赶忙摆手,“那倒不是,那倒不是……反正公子不缺钱,试一试也无妨。”他说着,挑了一幅大画卷,一只大毛笔递给宋澈。

“若是我之赋序被选中了,又该如何?”宋澈又问。

孔先生笑道:“若是如此,公子将得到赏银百两,并受邀入临安府做首席幕僚,再者,您的赋序与名号将刻在碑文上,随临江阁一起千古流传。”

宋澈道一句“甚好”,抱着笔纸,在阁中挑了处僻静地,敞开白纸画卷画,开始默写。

他当然不是什么文人雅士了,只不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梁又非常规朝代,没有李杜三苏,借鉴一番,问题不大。

若问楼阁记序之最,从古至今无碍乎两篇,一为《滕王阁序》,一为《岳阳楼记》,这两篇古文宋澈从小便深有感触,若是不能将它们背得滚瓜烂熟,这手板心便要叫语文老师打开花儿。

宋澈借鉴《岳阳楼记》,为此阁写了篇《临江阁序》。

当然,宋澈为阁楼提序,绝非舞文弄墨、升官发财。

范公,范仲淹亦是如此,不然怎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绝句?

如今,国家内忧外患,宛如将倾大厦,再看这些文人雅士与达官贵人,哪个又肯思家,思国,思君,思社稷?包括宋澈自己都做不到这么大公无私。

故作此《临江阁序》,不为其它,只愿开世人之混沌,唤民族之决心,哪怕三两有识之士共勉,亦是国家之幸。

宋澈书写作罢,却并未落款盖章,这是抄写得来,他实在不配。将画纸卷好,他折返案桌,递给了孔先生:“劳烦先生帮我挂一挂,要正对大门口,让人一进来便能瞧见。”

孔先生说道:“若是赋序被人唾骂,得不到人认可,我可是会撤榜的。”

宋澈说道:“那是自然。”

这时,沈文君与周雅昭也赏够了风景下楼来,宋澈不愿太引人注目,随即便离开了临江阁。

待宋澈走后不久,一名褐袍中年人踏入楼阁,年龄四十上下,留八字胡,容貌甚伟,威仪十足;他身后还跟着个黑衣青年,身高八尺,剑眉星目,眼神凌厉似刀。

“高大人——”

“嗯?”中年人一个眼神,便叫黑衣青年止了声。

黑衣青年赶忙改口,“高老爷……”他又瞥着眼堂中的孔先生,低声道:“有临安府的幕客。”

“无碍,我不过是来逛逛罢了。”中年人走入楼阁,却有意绕开了堂中。

中年人瞧着壁上字画,在楼底转了一圈儿,摇头有些失望,“都说江南多才子,今日一见,却不过如此。”

黑衣青年轻声道:“杭州一小隅,赶不上东都。”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书推荐

大汉昌邑王乌衣天下大国崛起1857五代十国一儒生千年军国最终反击战国修罗传非洲帝国明末龙腾明风万里三国之蜀汉复兴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樱花下的血刀重生之朕即国家三国云飞扬纪元1701混在蜀汉当皇帝五胡明月乱世妖娆王汉室可兴江东幼虎宗明天下大明至圣淘宝大明从来没有的帝国三流书童贼三国三国之帝统天下异域纵横记唐时归大唐国妖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回到明朝当太子宦海风流无赖帝师宣和画卷明末第一强藩大明公侯虚拟战线大唐西域少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