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槿》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赵槿头也不回地躲入附近的一条巷道里,她想了想去刺史府的路,借着今夜微弱的月色,再次开启了新的一轮潜行。
又是一路过三关,躲六将,赵槿来到了刺史府墙边,这里的守卫可就比太守府森严多了。
赵槿趁着巡逻的卫兵还在墙的另一头,毫不犹豫地翻过高墙,进了刺史府。
她摸索了半天,才找到了书房,可惜找了半天,都寻不到她想要的东西。特殊时期,想要出入益县,除非是上头打了招呼,否则定要有官府特批的通关文牒。
赵槿也不是没想着伪造一封,但通关文牒必须要有刺史印章,但书房里也没找到这东西。
她蹲在书房里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打算再赌一把。赌王敦义这人真如他名字一般敦厚忠义。没办法,谁让她的目的是想不费力气逃出益县,找王敦义的收益是最大的。
那如果赌输了呢?
赌输了就只能拼命逃了,可问题是就算不赌,她也得拼命逃啊!
赵槿叹了口气,又冒险在府里转了一圈,想起今日不是沐休,王敦义大概率在军营里呆着。
于是,她找到一名上夜的小仆,趁他不注意,一个手刀砸在了他的后脖颈上。
这小仆本就昏昏欲睡,自己也算是助人为乐了,赵槿腹诽。
她用力将小仆缓缓地拖到了后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动作迅速地扒下他的外衣,又伸手摸了摸小仆的腰,找到了刺史府令牌。
最后,赵槿愧疚地看了眼昏睡过去的小仆,心中补充了句,小兄弟,这衣服就当我先问你借的,来日定加倍奉还。
换好衣服,赵槿看见后院有一个用来烧水的小炉子,就走到炉前抓了一把烧剩下的碳灰均匀地抹在脸上。
铛……铛……
打更人敲响了今夜第五次铜锣。
锣声由远及近地传遍了整座县城,随之响起的还有寥寥几声鸡鸣。
天快亮了。
宵禁时间已过,赵槿离开了刺史府朝着军营的方向走去。
上一次去见王敦义,自己还趴在小恪的背上,也不知道小恪怎么样了,发现自己不见了会不会着急?
赵槿一身麻布粗衣,像极了起早去田里干活的小伙子。她一路上畅通无阻,直到在军营前被人拦下。
“两位壮士,我是刺史府里的小仆,得了刺史夫人的嘱咐,跑来营里给刺史大人捎个口信。”她从将腰间的令牌递给了两名士兵,又给他们一人塞了一两银子。
她曾听闻王敦义惧怕他家夫人的故事,这样的说辞应该是最稳妥的。
两名士兵面面相觑,他们也没遇到这种情况,但拿了人的嘴短,还是将令牌收下,送去给王敦义帐前的执戟郎,再等候传报。
幸而王敦义刚睡醒,脑子还是一团浆糊,听闻是一家夫人送东西来,吓得打了一激灵,也没看令牌就让人将赵槿送进帐蓬里。
在门口等了好一阵的赵槿见两名执戟郎面无表情地走向自己,心跳控制不住地加速,连带着呼吸也变得有些急促。
“小兄弟,来,跟我们走。”两人将赵槿送至帐前,听闻是刺史府的人,简单地搜了搜腰间与袖口,就放她进去了。
王敦义已经换好了衣服坐在案前,他咋一眼并未认出赵槿,只是低声询问:“夫人她找我有何事?”
赵槿缓慢行至帐中,郑重其事地对着王敦义跪下,行了叩拜大礼。这礼有些过于隆重了,王敦义见状放下手中的笔,疑惑地问:“是夫人出了什么事了?为何行此大礼?”
“赵槿见过刺史大人。”赵槿的话把王敦义吓得从案前疾步走了下来。
他连忙将人扶起,惊慌地问道:“你不是已经去了林沛?难道……是林沛也出事了?”
赵槿摇头,退了两步,对着王敦义毕恭毕敬地行了个礼道:“林沛无事,只是赵槿有事相求。”
“你说。”王敦义抹去额角被吓出来的冷汗,坐回了案前。他这才有精力仔细打量了一番赵槿的奇特造型。
赵槿说出了她早已编好故事:“花灯节时,我在集市游玩,结果被人迷晕了。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卖到了益县,几经波折才逃了出来。”
这年头,拐卖小孩妇女的事情也不鲜见,特别是关中闹灾荒,更不让人意外了。
王敦义听明白了,赵槿大概就是来要路引的,这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他拿出一块朝廷派放的木质简牍,大笔一挥,印章一盖,就将东西全准备好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熊周jiu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