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迷阁】地址:bimige.org
三、观行即佛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九页,我们看第三,观行即佛。
这一科是讲到别教的修行位次。别教的教义,我们上一堂课讲到,它的主要的思想就是说明万法唯识的道理,说宇宙间的万法,其实不是业力主导,是由我们一念的心识主导的,一切万法都是我们一念心识变现出来的。
那么心识是怎么变现万法呢?从别教的思想,它把这个唯识变现万法,是分成两大部分来说明:
第一个,外在的因缘。就是你生命当中所有跟结果有关系的,比方说你生长在什么家庭,你长大以后会跟谁结婚,你会住上什么样的房子,谁能够做你的子女……,等等,凡是跟生命的结果有关系的这一块,它就是阿赖耶识的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在整个外因缘的变化,我们叫作因缘变。
那么这个部分,就是完全是过去的业力所显现,“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一部分我们能够改变的非常有限,因为它掌控了你一生的受用。就是说,你今生是活得快乐或者活得痛苦,跟你前生的业力有决定的关系。所以这个因缘的变化,它主宰着你人生的所有果报的受用,这个叫作外因缘。
第二个,就是我们内在的因缘。这个内在因缘,就是第六意识,你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产生了一种思想。那么这一块也就是说,人生的过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遇到快乐的果报,你遇到痛苦的果报,你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这一块就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叫作分别变。这一块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你人生的主导,就是说,它决定你以后要去哪里。
外在的因缘是跟过去有关系的,内在的因缘跟你的未来有关系,所以整个唯识学就讲两件事:第一个,业力——给你果报的受用;第二个,思想——决定你的生命的主导。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是来自于藏传佛教的一个小故事。它说有一个喇嘛,他出去弘法回来的时候,因为那天是冰天雪地,他在路上看到一只冻伤的老鼠,就把它救起来,带回他的茅棚去了。他给它好的牛奶,给它照顾,这只老鼠就慢慢恢复健康了。
但是这个茅棚当中除了这只老鼠以外,它旁边还住了一只猫,这位师父养了一只老鼠另外還养了一只猫。这老鼠健康以后当然跑来跑去啦。有一天老鼠就跟师父说了:“师父啊,我看到这只猫,我就很不自在。你可不可以用神通把我也变成一只猫呢?这样我就自在一点啦。”它师父说:“可以。”师父就用神通把它变成一只猫。变成猫以后,它看到猫就比较自在了。
但是,这只猫不是仅在家里跑,它也偶尔跑到外面去。跑到外面它看到一只狗,它又变得不自在了。它回来跟师父说:“师父,我现在看到狗不自在,你好不好把我变成一只狗?”它师父说:“可以啊。”就持咒把它变成一只狗。
那么这只狗有一次跑到深山去,看到一只老虎,它很害怕。它跟师父说:“你干脆把我变成一只老虎得了,我从此以后无所畏惧了。”那么这位师父又用神通力把它变成一只老虎。但是有一天这只老虎回家的时候,它一打开门突然看到猫,吓得满身流汗。这个时候它就很疑惑:我现在是一只老虎,为什么我看到那只猫还是如此害怕呢?它就请教它师父。它师父说:“我可以改变你外表的受用,但是我改变不了你的思想。”
这意思就是说,佛菩萨在我们不断地皈依过程当中,会改变我们一些受用,他可能让你在一些本来有灾难时让你过去了,因为佛陀的福报可以跟众生分享,但是你的思想是怎么引导的,这得由你决定。
我们从这只老鼠来看,是心是老鼠,是心作老鼠。它虽然变成一只老虎,但是它内心还是老鼠的思想,这个佛菩萨改变不了你啊。它整个生命的引导,还是往老鼠的方向去引导,换汤不换药,所以它看到猫的当下,它还是害怕。
所以在唯识的观念当中就是说,业力不可怕,因为它顶多让你今生痛苦,但是如果你思想错误,这个问题就严重啊!就意味着你生生世世,都得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你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
我们今生的痛苦,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思想,至少你的痛苦从此结束了,至少你是活在希望,就是你的人生到此痛苦结束了,慢慢你的人生已经从谷底开始往上走了,我们看到你一个美好的希望。
但是如果你今天的痛苦,你的思想是错误的,那我看不到你未来的希望,那就更可怕了。一个人可以有一个不好的过去,也可以有一个不如意的现在,但是你不能够没有一个希望的未来,这个很关键啊!
在整个唯识学,它就是重视第六意识的如理思惟,所以它这个中道思想,是一种思惟式的中道。思惟式的中道,它是分成三个次第来改造你的思想:
第一个,从假入空观。菩萨的十住位,修空观,息灭你的颠倒妄想。我们的思想,第一个就是把心中的毒素去掉。我们无始劫来,为什么对生产生错误的判断呢?就是这个颠倒妄想害的,所以一开始先把心中的毒去掉。
第二个,从空出假。建立你心中的目标,发起菩提心。
第三个,空有无碍。你必须在空性的智慧跟菩提愿力当中保持平衡,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慢慢地趋向于中道的初地,破无明证法身。
所以从唯识的角度意思就是说,你别管业力了,它只能够给你一时的痛苦,又怎么样呢?如果你运用得好,这些痛苦对你是有意义的,因为你能够把这些痛苦,产生一种修道的激发,转逆缘成菩提道。
但是你现在的问题,不是去注意你今生活得快不快乐,这不是重点,你更要去注意你将往哪里而去。就是你的思想已经在引导你,你要去预测你如此的思考模式,到底它会把你的生命带往什么方向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