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

39.第39集《天台教观纲宗》(第1/2页)

笔迷阁【bimige.org】第一时间更新《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这堂课是把天台教观别教跟圆教的教义来做一个研讨。

天台智者大师他在天台的教观当中,把佛陀的一代时教分成了藏、通、别、圆四种的教法,这四种教法主要是解决我们修行者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解决我们生死轮回的问题;一个是解决我们如何成就功德庄严的问题。

所以你一生当中主要是做两件事:第一个,如何能够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出来;第二个,如何在你的生命当中积集广大庄严的资粮。那么解决生死问题,佛陀的法药主要是空性的智慧,因为生死轮回的根本不在业力的本身,来自于我们内心的一种爱取。也就是说,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去启动业力,业力本身它不能够主动的干扰我们,不可能!虽然我们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业力本身没有主动攻击的能力,一定要我们的妄想去启动它。

我们凡夫的妄想,怎么就变成颠倒妄想呢?这个地方有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为我们的六根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有一种感受,特别是美妙的感受,它就会激发妄想。妄想在感受上面不断地去想象,它就产生执着。所以我们的妄想,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外有感受的刺激,内有执着的牵动。基本上,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一个人跨不出轮回,你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妄想在活动。你今天不能够离开生死轮回,你不能说是生死业绑住了你,不是!是你内心“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自己没有过去。你心中的妄想一定带有一种美妙的感受,带有一种坚固的执着。所以佛陀要我们消除对感受的贪爱,消除对果报的执取,这个妄想就会消失掉。

所以它的空性的智慧,我们看藏、通两教的空性慧。一种是藏教的空性,它是从苦谛下手,从无常、苦、无我去对治带有美妙感受的妄想;通教的空性,它就比较偏重在不取,从集谛——一种执着性的、责任感的、义务性的,它不是说因为你快乐才执着,是你自己的一种想法、知见造成的执着。

总而言之,佛陀开出的空性智慧,不管是从苦谛所带动的空性,或者从缘起性空所带动的空性,就是让我们从生死的此岸,在临终要到达净土彼岸的时候,把你心中那个障碍你往生的因素消掉。当然不是到临终才消掉,你平常就必须要慢慢把这种颠倒想的活动、把它相续的功能破坏掉。所以“销我亿劫颠倒想”,而趋向于一种寂静的涅槃。这个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当然就是从大乘的角度,我们如何向佛陀的功德学习,如何成就广大的功德,这个地方就牵涉到菩提愿的问题。我们除了离开生死、趣向空性以外,我们怎么能够发起广大的愿力。发愿,就跟你的智慧有关系了。在别教的思想跟圆教的思想,主要的是修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性的智慧而能够看到不空的妙用。这个不空的思想一出来,就趣入中道了。

别教的中道跟圆教的中道最大的差别,别教的中道是次第的,圆教的中道是圆融的。别教的中道它是三段式的,从假入空,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先对生命全盘否定——放下;第二个,先见山是山后来见山不是山,后来又见山是山,从假入空,从空出假;到最后空有平衡。它是三段式的趣向中道。圆教的中道它是直观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当体即空即假即中,它是圆融的。所以这个地方它就有一种圆融跟次第的差别。

其实藏、通两教的空性,也有圆融跟次第。藏教的空性是次第的,它要先经过无常、苦、无我才入空性;通教的空性也是圆融的,它也是直观的——“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直接契入无生。

好,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就是别教的中道跟圆教的中道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

我们今天把它汇总成五个主题,五大问题来回答。

我们看第一个问题。

【学员提问】师父慈悲!弟子学天台教观的理解是,天台宗修的一心三观,实际上就是中观,圆教就是修即空、即假、即中。而唯识学所修的无分别智,弟子不明白的地方有二:一、为什么唯识宗的真如,只是随缘不变而没有不变随缘呢?

【师父答疑】唯识宗的中道,它是修来的中道,它不是一种本来具足的中道。你看圆教的中道是什么?它是内观的,观照你一念最深的地方,一念明了的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为什么它不是修来的?就是我们的心性它本来就具足即空、即假、即中的一个轨则。这个轨则不是佛陀创造出来,只能够说是佛陀发现的。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但是它又受熏;就是它本来是清净的,它有不变义跟随缘义,你用五戒十善的业去熏你一念心性,它就现出人天快乐的果报;你用杀盗淫妄的业去熏你一念心性,它就创造出三恶道痛苦的果报。这个轨则是谁定的?不是佛陀定的,是佛陀发现的,这个道理是法尔如此。就是你不管修不修,它都是这样子,所以这种真理是本来就具足的。

但是有一种真理你要去修的。比方说,唯识的中道,你从假入空,要去慢慢慢慢地修。但是唯识学初地之前的中道是修来的,但是它的地后,他悟到的中道,也是本具的中道,它是这样的。刚开始在缘修的时候,假借因缘,假借这种思惟六度的因缘,它这个中道是慢慢修来的,是修一个法,然后随顺于中道。但是当他成就初地,发起初心欢喜地,那一念清净心生起的时候,他证得的中道跟圆教中道是一致的。

方便有多门,佛陀大智慧,所以圆教的中道是真实的中道。但是有些人他没办法接受圆顿的中道,所以佛陀就“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法上安立一个中道——这是从假入空,从空出假,空有无碍。佛陀施设的教法“但以假名字”,引导你慢慢趣向中道。就好像说,你今天要过河,你肯定要坐船吧?所以这个法代表的定位,就是陪着你成长。但是你真正过到彼岸以后,这个法就不需要了,你就会归到心力不可思议,会归到你的心性。其实心性本具的功德是真实的相状,但是有些人不能接受,佛陀只好为实施权,施设很多的教法来引导你。

所以别教的中道,它是一个不圆满的中道,虽然它不圆满,但是它也有意义。因为它从对治的角度,从次第的角度开展出非常严格的道次第。所以往往我们圆教、别教是兼带修习,理论依止圆教,修行的下手依止别教。也就是说,唯识的中道它是建立在赖耶缘起,它因缘是阿赖耶。阿赖耶是虚妄的,有很多的业力跟妄想,所以它是带妄修真。它站在妄想的角度,从业力的角度,慢慢地带你如何趣向中道。基督教不是有一句话吗?说每一个众生一出生就有罪,对不对?跟别教很像,唯识学也是这个概念,你一出生就带着无量的业力跟妄想。

但是圆教思想不是这样。圆教是不管你怎么样,你的本性是清净的。唯识学是从凡夫的境界,把你往佛陀的方向带,它是从凡夫虚妄的境界开始说起;圆教的思想是从佛性的角度往下降,称性起修。一个是从佛法界来面对凡夫法界,唯识是从凡夫法界,怎么引导你趣向佛法界,这个地方教义上有所不同,所以别教的中道判作“但中”,圆教的中道是“圆中”,这是教理上不同。

我们看它的修行。他还有第二个问题。

【学员提问】天台一心三观的修法,跟唯识宗的无分别智应该如何配合运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快穿)逆袭吧,女配[快穿]桃花游戏快穿女配拯救系统芙爱维尔海的人鱼你好,猫先生[综武侠]楼上黄昏本书禁阅·熹微[埃及神话]超度灵魂也要推行市场经济时空穿越症候群不朽之王系统之女配攻略脸盲狱主修真记综漫:神之征途跪伏吧,鱼唇的主角!(快穿)[斗罗]烨火开封犬游记快穿之女配攻略做侍卫,朕也是天下无双梦幻傀儡师的综漫卡亚那的树竹林深处是我家重生之朗朗星空快穿系统之女配复仇海贼王之青王奋斗吧,小受!海贼王之镜花水月囧死个人了白莲花,给公主跪下![综]完美穿越员[综穿]完美执事养成系统快穿之拒绝小白花三千职业可攻略来做游戏吧!女王大人古墓里的一窝蛇章鱼哥X海绵宝宝 比基尼海滩的幸福生活妹妹的时间宋帝江山黑篮之神级球员回到古代开产科再世为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