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七seven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传太古时期,炎帝女精卫溺亡东海,化形为鸟,衔石填海。时过境迁,海枯石烂,浪潮褪去,残余石子受其亡故身躯的浸润,生出灵识,后流落人间,传道授业。
他们学派纷杂,教义各有不同,名称众多,世人难以尽数知晓,便以“诸子百家”称之。
而在诸子之中,又有三家最为鼎盛:儒家,桃李天下,有教无类;道家,自然无为,齐物守一;墨家,兼爱非攻,侠义天下。此三家观念得民心、顺民意,故而得万人供奉,其创始者也得以升格称圣,并称为“三贤”。
当然,不可否认,百家争鸣的绚烂时代中,每一家的思考都堪称瑰宝。除却此三家外,法家、兵家则在庙堂之高大放异彩,如当朝丞相李斯便是法家中人。于嬴政而言,更为熟知的学派也正是这二者。
然而,直到今日之前,嬴政一直认为这百家中的大部分已经随着周的终结而消散——他悬在天际的龙眸并未捕捉到除却法、兵之外的百家踪迹。
“......继续。”他稍稍提起了些许兴趣。
“如始皇陛下所知,诸子百家身负神性,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解释着天地万物。陛下此时所尊为法家,敢问法家对此世做何解?”
嬴政熟读法家典籍,此刻自然娓娓道来:“法家始祖李悝曾于《法经》中以绳喻之,认为所谓时间便如一条无限延申的绳索,各时各人,各司其职。互无交集,彼此独立。”
时至汉朝,诸多法家籍册已经散佚,刘彻也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完备的法家言论。令他讶异的是,尽管汉朝尊道为正统,当他听到法家的推断后,心中仍是觉得格外亲切。
“此言亦有道理,不过,始皇陛下亦可听一听三贤之仙的老子之论。”
嬴政颔首,以示洗耳恭听。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何解。”
“始皇的大秦是如何存在的呢?正如陛下是大秦的根,秦的万物都在陛下身躯上生长,这个世界也是如此。我们是前后相连的时代,但我们也是同一根巨木身上蔓延出的枝丫。秦是先长出的枝条,当高祖改秦定汉时,名为汉的枝条也就从树干中长出。”
“如今吾依照先哲所言通过树干,来到了陛下面前,便是最好的证据。”
嬴政了然,但又觉此言单薄:“以你之言,也只解释了前二句。‘三生万物’,又代表了何物。”
“始皇帝敏锐,然而遗憾至极,仙人留下此言后便飞升离去,其中含义只得由我等自行参悟。汉家代代解读,及至日前,也仅得前二句的奥妙。”
“微言大义,道家老子不坠贤名。”嬴政并不作恼,就当下的情况而言,前两句也就足够了,“既然如此,汉帝所求为何?”
刘彻拱手施礼,道:“汉朝想在大秦事端尘埃落定后,请始皇帝派出一批人马,前往民间寻找诸子百家——尤其是其余二位贤者的下落。道家一家之言便助两朝相遇破局,其余百家中,难道便不会有类似的珍贵想法吗?吾朝以为不能不加以注意,以规避来日的祸患。”
“此事即刻便可提上日程,不必以后。汉家为后世,可有线索提供?”
“诸子百家记载寥寥,三贤更是在动荡之时方才现身。始皇见谅,吾也仅能提供两位大贤的名称,了作线索。”
就连嬴政自己都不能在秦地中探索得百家踪迹,后世人能在天灾人祸中将这两个名字已是十分不易,更显出那二者名望之远。嬴政更确定几分寻到二人的决心:“武帝说吧。”
“贤者之圣,孔子;贤者之人,墨子。此二人分别为儒、墨所供奉,均有学子散布民间,或可凭此寻之。”
二人谈及此处,都很满意于对方的上道,可惜大事上的投契并不能削减彼此气场上的打架,故而将该谈的谈尽后,彼此客气了几句便无甚留恋地彼此拜别。
走到殿门时,刘彻突然回头:“说来,我很好奇,秦子民们与孽兽的关系,除你之外,这大秦还有第二人知晓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青仙问道》《首席医官》《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比奇屋】《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山海提灯》《炼道升仙》《黄昏分界》《全职高手之我有一个背后灵》【大黄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