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长安城内,工巧之人聚居于市东,而商贾多居市西,在古代所谓四民的后两者中,城内素有“东沈西朱”之名。
——这个“沈”,指的是沈重檐原身出身的沈家。
沈家世代为匠师,祖上发迹过,大兴开国兴旺土建时,曾经承得过官匠名头,只是时移势迁,到了如今沈老太爷掌家这代,已没落非常。
而今皇城布局已定,老皇帝无心基建,而推举佛事引得周国来朝,带动皇城商贸,商人渐有压上工匠一筹的势头。
原本凭如今没落至此的沈家,早已不配与巨贾朱家相提并论,但转折出现在几年前京城遭遇水患时。
那年朱雀天街被淹,泥水横流,城内进百余人屋舍倾颓,沈家第一个站出来不取分文为蒙难者修葺屋舍,不仅将自己工巧百家之首的地位立住了,还在皇城市井内留下了贤名。
只是无人知晓,那年沈家救民,出力的其实只有长房,沈老太爷与二房只是常在人前露了张脸,好处全捞走了,活儿是一丁点没干。
反而后来在二房的推波助澜下,市井间众人提起沈家长房,只有当家忠厚老实,却平庸无能的印象。
因此在前两日,沈家闹出长房长女揭下皇榜并失踪两日这等传言时,落于茶余饭后,也只得众人一句:
沈家长房啊?惯是没出息的,无怪乎闹出如此荒唐事。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
今日的沈家闹了好大个笑话!
在众人围观之下,失踪两日的长房长女沈重檐,竟越过生父做主分家,祖孙三辈上演了好一出分家大戏,甚至最后还惊动族老请出族谱当场剔脉!
邻里们围观沈家分家时,只听了一耳朵,到底是他人家事,也不知究竟多少龃龉,要闹到这一步来,真真是半点体面也不要了。
但沈家贤名在外,沈老太爷与二房又惯会装模作样,因而直到沈家长房被剔出族谱,围观众人还是大多偏心站在沈老太爷与二房这一边。
只是没想到最后峰回路转——
宫里来的大人竟说,今上要请沈重檐入宫中商谈接手建造皇寺工程!
在场众人得知这个消息,哗然不已。
入宫面见圣言,如他们这般的农户工商们,可是得苦读数十年高中状元郎,才能得来这种好事啊!
只是这等光耀门楣的好事,如今与沈家却没有丝毫关系了,因为长房的沈重檐,刚刚被剔出了沈家族谱。
沈老太爷气得直挺挺晕了过去,二房一家子疯了似的大喊大叫,欲抓住沈重檐问清楚究竟怎么回事,却被一直跟着沈重檐的两个侍卫擒住。
最后在所有人神色恍惚的注视下,沈重檐拍了拍吓得腿软的沈父,被客客气气请上了华盖马车,直奔皇宫而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火】《从泰坦尼克号开始》《锦宫春暖》《这真不是机械飞升》《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武纪》《团宠幼崽爱护计划》《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撞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