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不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朝的徽州是一个山清水秀地方,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提笔采风,城与城之间的郊区更是美如画。
郊区里坐落了不少村庄,其中,一小村临山而起,零零散散住了不少人家。
两家庭院住着平常百姓家,中间隔了条篱笆,篱笆旁有一棵多年的梧桐树,幼时的苏逸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爬上梧桐树,去看篱笆另一旁的吴嘉平。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正值秋意深深的日子,巳时的太阳还不算太热,刺眼的阳光从密稠而焦黄的梧桐叶投射下来,到了地上变成点点光影。
梧桐花散发着浓烈的香气,闻多了不免让人作呕,这时,树上多出个小人儿。
那人影在树枝中间忙碌了半天,墨黑发亮的双眼左瞧右看,寻到想要找的人,神情豁然开朗,嘴角扯出深深的弧度。
“阿姐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说完苏逸像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用纸包裹完好的糕点,被墨水浸黑的小胖手扶着枝干,另一手拿着糕点,笑吟吟地对着底下洗衣物的吴嘉平。
虽说吴嘉平是农乡女子,但长相是极好的,青丝用木簪挽成一个发髻,忙碌的劳作让碎发掉落在颈窝处,认真的眼眸和时常带着笑的嘴角,小麦色肤色配上一身麻布衣不显唐突,更有田园的气息。
听音识人,吴嘉平知晓是何人后便忙站起身,双手不断地在身上的围衣上擦了又擦,朝着梧桐树喊道:
“小孩,你不好好去听先生讲学在这干什么。”
语气尽是严厉些,面上也是露着笑的。
“先生教的我听一遍就熟知了,这是先生奖赏给我的桂花糖糕,好吃的紧。”
苏逸说完就把桂花糖糕丢向底下,那糕点滚了几个圈停在了吴嘉平的脚边,而他早已一溜烟便跳下了树。
“哎你这小孩…”
吴嘉平跨步向前,本想喊住,奈何苏逸似候子一般。
吴嘉平只好把脚边包裹完整的桂花糖糕拾了起来,放在一旁的凳子上,便继续刚才的劳作。
要说吴嘉平为何如此淡定,那就要问问苏逸为什么三天两头地去跑到树上,每次都要喊上一声“阿姐”才肯罢休。
他俩自记事起就如此要好。苏逸祖上数三下,也是个当官的,当了一靠的清官,家财却没积累多少。
告老还乡时朝廷赏了不少钱财,而那位清官把那些钱财一大部分给“济民”了,后世没有怨言,安生在城外活了几辈人。
吴嘉平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上过几次私塾,识得一些字,每日除了为家做些劳作过得也自在。
苏逸是个混小子,他阿爹常把“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来形容他,皮倒是皮了些,但那些私塾的老先生却常夸赞他:这小子是贪玩了些,但那功课做得是极好的。
吴嘉平和苏逸两家平常也有不少来往,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也是有些道理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