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瑜往事录》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常府老宅占地二十多亩,是晚清期祖上修的园林,整体风讲究一个亭台楼榭、山径水廊,充满了江南特色。
常先生父亲分家后继承了这里,就把园林又修改了一下,变得更适合长期居住。
宅院修改好后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组院落组成,每一个院落都是小二进宅院,亭台楼阁之间又穿插着山水植被景观,曲折含蓄中又带着疏朗开阔。
中部面积要比东西边大很多,全是正院。如今大夫人带子女就住在中部面积最大的院落中,前面两座最前面一处用来会客和宴请,第二进那处是常先生自己使用。
东边三处院落有一处水面很大,家里长辈觉得不适合住小孩子居住,所以如今就空着了,它的两侧院落分别住着二房与三房。
西边原只住着四房,如今新进门的五姨太也占了一处院落。
老宅后面还有一个十几年前修的后花园子,占地有十多亩,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水面,夏天的时候还能泛舟采莲。
因受西洋影响,府中住人的庭院前些年修花园子时都进行了重新装潢,外面看着还是中式模样,但里面家具陈设大多却是西洋风格。
从东边院落走到中部正院,七拐八拐需要十多分钟,所以平日除了必要时候常书瑜是很少来这边的,上学也是从东边的角门出府。
三房多银杏树。而正院附近的景观树却多红枫,飘飘洒洒很是漂亮。
走进正院的小客厅中,常书瑜发现她们母女果然来得不算早,不过这时候也没人在意她们,都在等常先生带新人过来给大太太敬茶。
常家几个姨太太说起来,除了密斯李其他都是在大夫人的主持下纳进门的。
大太太程凤娘是幼时定的娃娃亲,两人同岁,当初他要放弃科举出国留洋,老太爷答应的条件之一就是要他先成家。
常令岷答应了,十六岁成亲,妻子刚有身孕,他便登上了出国的轮船。
回国时,常家大小姐书瑾已经开始背三字经,不久后大夫人再次有孕,只可惜怀孕五个月时流产了。
一年后常家大夫人便提出把自己的陪嫁丫头给丈夫当二房,常先生拒绝了。
他答应娶大夫人是父母之命,但纳妾却不想再被人摆布找个说不上话的女人。
于是大夫人便在外面挑了一个容色清秀且认字的秀才女儿给常令岷过目,得到常先生点头后用二百两银子做了纳妾聘礼。
二姨太太进门第二年,生下常家大少爷景荣被大夫人抱去抚养,紧接着又生下二小姐书珵。
二小姐四个月大时,谁也没想到被诊断很难有孕的大夫人却再次怀孕了。
可想而知当时常府里气氛的尴尬,原本以为自己不能生的大夫人又有多么懊悔答应给丈夫纳妾且让对方先生下长子。
二少爷景芃出生时,常令岷的纺织厂刚办起来时常要跑苏城,十天半个月都难回家一次,常家老太太便提出让二姨太太过去照顾一下生活。
大夫人没答应,她给出了第二个方案,再纳一房妾室。
让娘家帮着在苏城本地挑中了家道中落的远亲祝家。
祝家小女儿从小就生得花容月貌,当初家境还可以时正经读过几年书,一手簪花小楷很是拿得出手。
但这些并不是大夫人选择她的主要原因,最让她觉得合适的原因是祝婷方十三岁在冬天落过水,之后大病一场断断续续半年才好。
好了之后听说身子就格外娇弱,一看就不是好生养的。
祝婷方这位三姨太太进门,原本很有几分宠爱的二姨太太就逐渐被常令岷抛冷落。
当然常先生自己不承认他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三姨太进门一年后大夫人生下的三少爷与二姨太太生下的三小姐,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到三姨太的盛宠,大夫人估计又有些后悔,所以在常令岷将新厂子办到杭城时,便又提出给丈夫再找个人贴身照顾。
四姨太太是大夫人从外面买回来的丫头,模样虽然没有三姨太太的娇艳,可也算是俊俏可人。
常先生当时与他的三姨太处于“真爱”保护期,所以对于新出现的姨太太带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
当然这不妨碍四姨太太进门不久就生下四小姐而后又是五小姐。
那时候外面不太平,隔三岔五就起乱子,常令岷费尽心力结交了一些朋友来保护家业,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投资”。
事实证明,常先生的眼光和运气都不错,
后面大清完蛋北平新政府成立,“于国有功”的常先生去北平任职次长,常六小姐就在那一年出生在北平。
大概是因为做了新政府的官员且以“新派人士”标榜自己,所以常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新的姨太太进门。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千乘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