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山白榆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谢时倚道:“看官莫急,待我从头说起!要说魏远洲,那还得从他太爷爷端宗说起,咱们都知道,这位皇帝虽是仁慈,整日就知道在宫里头吃斋念佛,可朝廷政事、异族来侵,他是当真管都不管!最后这大好河山,终于拱手让给了那位大燕世祖皇帝!而端宗自己,则是闹了个所谓和乐公的名号,安安稳稳地在宫里度过了下半生。”
此时天下初定,百姓皆是从燕末乱世走来的,无不对这段历史痛心疾首,小小茶摊一时间四处叹声连连。
谢时倚继续道:“大陈覆灭时,端宗年方二十二岁,他在宫里住到三十四岁时,便有了这第四子魏问青,咱们方才说过了,这故事的主角魏远洲,正是这位魏问青的长孙。魏远洲自小在端宗修行的定林寺长大——这定林寺,各位看官有知晓的没有?”
爱接话的客人道:“别卖关子啦!快说!”
“哈哈,好!这便说!”谢时倚干笑一声,看那客人神情,心道这个问句看来抛得不好,继续讲道,“中原以东有个浮来山,浮来山的高峰,自然便叫浮来峰了,定林寺便建在浮来峰下——我说到这儿,各位看官或许要疑惑不解了,这山这峰这寺,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各位,这山这峰这寺,本是不值一提的,值得一提的,乃是在这寺中出家为僧的慧地大师。”
我说慧地大师,各位也许又不明白了,心想这是什么和尚?跟咱们故事又有什么关系?别急,这慧地大师出家前,名字叫做刘勰,有部如雷贯耳的大作,想必各位读过书的,都有所听闻,正是《文心雕龙》!”
他话音一落,茶摊内的客人反应大致可分作两派,一派是全没听懂的,摇头晃脑地左右询问着“什么呀?”“谁呀?”,一派是肚子里有些墨水的,向问的人解释道:“刘勰乃是南朝的一位大臣,后来出家为僧了,《文心雕龙》是他的一部著作,解释起来为免冗长,总之,知道是部有大学问的奇书就够啦!”
谢时倚嘿嘿笑道:“这位客官说得不错,但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文心雕龙》非但是本做学问的奇书,更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武功秘籍!”
之前向周围解释的那位书生顿时勃然大怒:“太扯了吧!”
“这就扯了?那我要说,那定林寺僧人,人人不修传统的佛门功夫,全都专修这部《文心雕龙》,魏远洲更是靠‘采摭英华’和‘八音摛文’两招斗败了魔教教主,您是不是要说我更扯了?”
书生面红耳赤道:“你!好!我且听听你到底要胡言乱语些什么!”
周围客人皆劝,有的则是不以为意,催促谢时倚快往下说。
谢时倚向那书生赔了个笑,讲道:“说回这大陈魏家,燕世祖封的这个和乐公,本是说好了要代代世袭给魏家后人的,可到了魏远洲十六岁时,彼时的大燕皇帝突然反悔,将这一大家子打包踹了出去!您说说,这多混蛋!这魏远洲呢,心怀远志,不像他父亲那般干脆落发为僧,留在寺内修行。而是就此收拾包裹,浪迹天涯,到江湖上行侠仗义去了!”
有客人奇道:“他难道不想着复兴陈朝么?”
“哎!这您就问到点子上了!”谢时倚一拍手,朗声道,“有人也曾问过魏远洲这个问题,魏远洲只微微一笑,从容答道:‘这天下还有数不清的百姓尚在水深火热之中,我又岂能为了一己之私掀起战火,不先去拯救这些百姓?’”
此言一出,几位客人相视点头,皆道言之有理。却也有人不能苟同,驳道:“那一统天下,将胡人赶回老家去,不是治标治本?”
谢时倚正欲开口,却被一位老者抢了先:“唉,那豪侠,是不是今年正好三十六岁?”
谢时倚一怔,点了点头。
老者继续道:“他十六岁时,离那大燕覆灭,还有整整十六年呢,你们年纪小不知道……那时候,天下间,还没四五年前那么民不聊生……只是时不时的有些土匪强盗伤人性命,朝廷也不管,老百姓就跑啊……老头子我啊,其实是亲眼见过那位豪侠的,我们一家,还受过他的大恩呢!”
周围客人立马对这老者好奇了起来,皆不再理谢时倚,热热闹闹地听起了老者讲述。
老者道:“我祖上世代在天长镇经商,就是京城附近那个天长镇,如今也不知道那里怎么样了。”
谢时倚心道有缘,他正是在天长镇受的伤,便道:“我来这边,恰巧也路过天长镇,虽只在那停留半天不到,但还算繁荣。”
老者点点头,眼角已有泪痕:“我这一走便是二十年……故乡近在咫尺,却没有一个故人还在人世,也没有能探望的亲人了,唉……”
燕末大乱,举家迁移的百姓不计其数,故而在场诸多客人听了这话,也有心中酸楚非常。
老者继续道:“十六年前天长镇起了匪患,朝廷不管不问,我就是那时跟着祖父往南走的,本来就走得匆忙,只带上了值钱的物件,却不想倒霉得很!就那么巧,撞上那土匪拦路抢劫!那土匪怪得很,拿着刀,我们都不敢靠近,他却抢了我们的包裹,抱着包裹便痴痴傻笑起来,看着吓人得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