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知道朱允熥说的是有道理的,朱允熥也知道方孝孺做不了主。
他只是表达个人想法而已,其实朱允熥对方孝孺并无恶感。
方孝孺不适合做官,做学问那是一把好手。
以后方孝孺还是他的臣子,只要能让方孝孺认可“心学”,这家伙比解缙还要头铁,一定能成为思想改革领域的先驱。
方孝孺在儒林的威望足够,可固执和迂腐也是响当当的,难度可能很大。
这样的人只要认可,那会迸发巨大的热情,到时候再说吧!
朱允炆不退出储位之争,方孝孺投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朱允熥要参政,大本堂上午去就可以,下午还有具体事务。
朱元璋让他去大本堂也是为了提醒他,不要忘记学习。
他准备找朱元璋去吃饭,顺道讨论教育问题。
朱元璋认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人才以教导为先”,因此大力提倡并实施广设学校的政策。
在应天设置国子监,地方普遍设立私塾,建立从应天中枢到地方府县的学校教育网络。
洪武朝的教育事业发展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廪养全国学子,学子可以到官府定期领取廪粮,减少学子后顾之忧。
他重视科举,选拔人才。
他要求参加科举必须出自学校,把科举考试和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枢每年投入巨额银钱,保证地方教育顺利开展。
鼓励地方社学普及民间教育,可是这一项制度给文臣可乘之机。
明朝中后期多有告老还乡的朝中大臣多有见礼社学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
明末东林党、齐楚浙党、昆党等等提供了政策便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还是中枢办比较好。
朱允熥感觉事情越来越多,需要改变的地方也越来越多。
文官大多内心肮脏,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不可不防。
教育制度必须完善,思想必须统一。
朋党滋生的土壤必须铲除,教育制度也要重现百家,不能让儒家一家独大。
心学只是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奴婢参见殿下”
“免礼,爷爷在吗?”
“在的,皇上有接待,以后殿下来了,不用通报,自行进去即可!”
“爷爷吃饭了吗?”
“启禀殿下,奴婢也发愁,皇上还没吃呢”
“我去光禄寺,先不要说咱来过了”
“是,殿下!”
老朱食欲不佳,还是做面去吧!
老头子就好这一口,山珍海味反倒不喜欢吃,就得意面、烧饼、还有所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珍珠翡翠白玉汤名字高大上,食材嘛!啧啧啧,还真是接地气。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十九世纪女裁缝》《重生1982搞渔场》【森趣阁】《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高武纪元》《游戏搞到一个亿》《我在废土世界扫垃圾》《1978合成系文豪》《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
笔迷阁【bimige.org】第一时间更新《人在大明,嫡孙逆袭》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