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孙策雄踞江东之时,已闻庐江皖县有桥氏二女,姿媚绝伦,名动四海。
遂与挚友周瑜,同诣桥公门前,愿结秦晋之好,卒各得大桥、小桥二佳人,一时传颂千古,史册昭昭,令人欣羡。
当初孙策与大桥是多么的羡煞旁人,如今大桥夫人的际遇就多么让人怜悯。
因为,成亲仅逾四月,孙策遽然仙逝,大桥亦随之而嫠。
孙策既殁,大桥的境遇殊为可悲。
以策之子嗣尚幼,未能承继江东之伟业,而大桥之美艳,又易招嫉妒与祸患。
曹操曾垂涎二桥之姿色,私誓曰:“吾愿荡平四海,以成帝业之基;亦愿得江东二桥,置之铜雀台中,以娱晚岁,虽死无憾!”
由此可见,二桥的倾城之姿,魅力无双,诸葛亮亦曾借此为由,挑拨周瑜之怒,共谋抗曹大计。
至于江东的基业承继,孙策已预为筹划,悉归孙权之手。
而大桥与今之徐氏相类,皆无嫡亲子嗣。
孙策仅有一庶子,名曰孙绍。
今大桥独居江都,悉心教养孙绍,其中甘苦,唯有自知也。
不过孙权犹疑忌未消,既虑其子长成后受人蛊惑而图大业,复恐大桥的美色为江东招来祸端。
故,孙权终将大兄孙策妻儿逐出吴郡,迁往江都,远离孙吴的权力漩涡。
称帝之后,孙权封孙策之子孙绍为“吴侯”,旋又改封为“上虞侯”。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讥孙权曰:“割据江东,策之基矣。而权之尊崇未至,策之子仅得侯爵,于义实有不足。”
此言之意,乃谓江东之天下,实为孙策所创,而孙权对其后裔的关照,殊为吝啬。
孙绍之爵,仅止于侯,于理义上,实有亏欠。
闻郭婉言及桥夫人,徐夫人神色黯然,怔然良久。
数日之前,徐氏还与夫君孙翊,言及此可怜的早寡兄嫂,且欲待丹阳局势稍安,便往江都探视嫂嫂,相陪数日。
岂料仅隔数日,彼亦步嫂嫂之后尘,痛失夫君矣。
“步桥夫人后尘?此言何解?”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