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主公又要跑路了?》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p江闻更加感动地点点头。
谢然安排完午饭,忽然打趣似地对江闻说:“你送我一个惊喜,我今天也有个惊喜要送给你。”
江闻:“唔?”
“你要找的东西有些眉目了。”谢然的声音带着两分轻快,也不拖沓,干脆地点明道:“白色的,是叫棉花对吧?”
江闻:!!!
“东西已经着人送回,想来最近就能送到太原……”谢然微笑相对,“这算不算惊喜?”
“算算算!太算了!”江闻囫囵咽下嘴里的食物,双眼亮到发光,连声夸好。
棉花!那可是棉花啊!
汉时棉花就已经传入国内。不过流入中原地区的棉花多是作为珍稀的观赏品而非经济作物,没人意识到棉花的真正用途。
江闻提起棉花,谢然派人去找,他们也算是这个时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江闻神色难掩兴奋,“棉花春天就能种,春天种、秋天收,冬天就能用上了!”
真的太好了!御寒神器在手,往后都不怕冬天了!
谢然考虑的更多一些,“到时候还要劳烦子笙去确认,之后我会安排农庄试种。今年少种一些,看看习性,然后再考虑推广的问题。”
“我明白的!交给我好了!”江闻拍着胸脯保证。
汉代的农业就是靠天吃饭,种什么、怎么种都有说法。
就算江闻知道棉花的确有重大利好,也不可能一拍脑门就安排农户大规模改种,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江闻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
等棉花长出来,到时候就有棉布、棉衣、棉帽……都是好东西!产业成规模之后能穿又能卖,就是白花花的流水啊!
他这两个月来真没闲着。为了看起来还算合理地向谢然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江闻不得不亲身上阵参与各种活动。
既要进厨做饭,又要下地拔草,改善伙食顺带着,要不然这活动量迟早把人累成干巴巴的一条。
研究炒菜要改良风箱,研究面食要试验发酵,连陪着谢然巡春耕都要下地动动手,然后状似无意地提一点小建议,比如改良水转翻车和曲辕犁。
水转翻车和曲辕犁江闻真知道,太有名了。
谢然手下有专业工匠,只要给出研究方向和原理,然后开重金激励,不怕出不了成果。
毕竟古人的经典就是不知道原理但做出的东西真能用,现在原理都有,仿也能仿出来。
不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招人眼,江闻最近出门时也听到不少闲话,大多都是说他行为浪荡,居然研究些奇技淫巧,有负名士之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百谷长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