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寐华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着营州新任都督的到来,营州几乎万象更新。
营州地界身处大唐的最东北,可以说是大唐东北边境的前沿重镇,但其实它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
营州西北方向临近契丹、奚两大部落,东北又与室韦、靺鞨毗邻,往南则与新罗接壤,可以说它几乎是被外邦包围起来的,地接五藩,四面皆敌。
也正因如此,营州界内自古以来便混杂着各种汉族以外的百姓,甚至在大多数的年代,营州内生活的藩人远比汉人要多得多。
这些藩人的生活习俗自然与汉人有极大的不同,习惯与习俗的差异,有时候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矛盾,甚至演变为内斗。
而巧合的是,安禄山是杂胡人,却又在汉人之中生活多年,因此对于藩汉双方的生活习俗都相当的了解。
又因着他精通六国语言,即便是手底下的藩官和汉官之间有了什么矛盾,他也能出面调解。
而这,还不是他在所有都督亦或节度使级别的将领中最大的优势。
他最大的优势是,他的经商头脑。
因为营州处于四面皆敌的境地,因此要镇守这片土地,每年都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和物力。
抛开人力暂且不提,营州的军需境况一度造成了其严重的财政紧张,最严重的时候,某一任都督因为发放粮草出现了问题,沦落到了被军士殴打的地步。
这样庞大的军需,大唐也许负担得起,但是因为大唐当时的财政制度,也不允许破格给营州充足的军需。
这几乎是每一任营州的最高长官都会苦恼的事情。
但是这一任的营州都督,是安禄山。
安禄山早年的牙郎经历与他个人的商业天赋,促使他在营州内想出了一整套全面的经商方法,成功缓解了营州的军需和财政问题。
这项能力,在整个大唐所有的高级将领之中都是无可替代的。
因此,安禄山成功赢得了威望,收获了人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