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迷阁】地址:bimige.org
竹节挖掉,其中一股长条再次对半分成两股,取一股砍掉一部分,余下的竹条被白青山踩在脚下,弯曲成一定的形状,两头用麻绳绑住,固定撮箕轮廓的竹条就完成了。
这样用来固定轮廓的竹条,白青山又做了几个,其余的竹条则被剖开成无数细薄的篾条。白玉媞就跟着白长吉一起,将篾条堆里的青篾和黄篾分拣开来,带竹皮的叫青篾,这类篾不易吸水更有韧劲,适合制作需要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竹编品,如凉席、筲箕、撮箕、背篼等。黄篾密度和韧性较差,通常和青篾交织着用,用来编圆簸箕之类晒东西的竹编,这类竹编品要求量大。黄篾可以被剖成多层用,但对篾匠师傅的手艺有较高的要求,而白青山就掌握了这门手艺,他的手如同尺子一般,能将每根篾条均匀地分开,粗度和厚度一致。
据白长吉说,白青山编的竹编品结实耐用,每次挑去草市和县城都能卖出大半,且县城卖得更好。但白小聪不会每个当场日都去卖,一是县城摆摊要收费用,二是竹编品太耐用了,不容易损坏,也就不需要经常买。白青山是跟着岳父学的手艺,在白露儿出生前就会了。白玉媞算了下,白露儿比她大两岁,看来白青山是个工龄十几年的老师傅了,怪不得手艺这么好。
接下来,白青山坐在石凳上,用刀将青篾表面的竹青一一刮去。随后拿了一小把青篾,环绕在固定轮廓的竹条尾部,用力收紧后,又拿了麻绳缠绕编织在青篾条上,此时撮箕的尾部渐渐有了雏形。待麻绳编完后,白青山用青篾条依次缠绕编织起来,这期间不时会用脚踩,和手持木块捶打编织好的地方,这样编织出来的撮箕更紧实,整体造型也更好看。编到后面,竹条顶端的麻绳会解开,完成底部收编后,将两根竹条多余的部分去掉。最后用经过水煮的青篾条编织撮箕两侧,这部分完成后,撮箕也就编好了。
这还没有完,撮箕编好后会拿加石灰的水煮上半个时辰,再拿到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生虫发霉,让撮箕更耐用,所有的竹编品最后都会有这么一道工序。
白小聪和白云岐再次抗了竹子回来后,就没再出去。两人过来帮着刮竹节、破竹、刮竹青,白青山只管编织和剖篾条,速度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樱桃共玉酪》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