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或许昨日没听清,又问了一遍兑换比例,得到一比三和一比一的回答后,继续问道:“若是换红薯种子,贵人要做粮食的粟,还是做种子的粟?”
与红薯一样,做种子的粮食是专门挑拣出来的,要饱满完整,有的比较有种地经验的,还要在收割时就使用轻柔的方法脱粒,防止摔打碾粒降低发芽率。
小满点头,“做粮食的便可。”
听到不需要用珍贵的种子去换,其他人都松了口气,有人受到鼓舞,再问了一个问题:“贵人,敢问一句,这红薯能收多少?”
亩产五千斤?或是按秦亩算一亩产一千多斤?这也比普通的粮食种子高出几十倍了。
小满点点手边的筐子,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解释,“这大半筐约有四五十斤,全部种下,收获的时候,能收三十到五十筐。”
吕不韦觉得嬴异人“奇货可居”,回去说服他父亲时,曾说过,种田之利,十倍。珠宝之利百倍。
种红薯的收益,恰巧在这两者之间。不论倒卖价格,只论收成的话,更是比粟米多了数倍。
风调雨顺,雨水肥料跟得上的话,更是能抵上这个时代珠宝的获利。
更恐怖的是这是亩产量,推广开来,能让无地少地的贫民利用边角之地,获得活下去的可能。
在场之人一片哗然,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这些日子帮着刨出来,往家里运的东西都是能看到的。
而且小满此时威信已立,拿出来的水碓,踏碓,龙骨车,农具都是实用工具,让人心存感激,他们不认为这小贵人会为了骗他们一点粮食说谎。
或是里巷今年收成还算不错,对粮食没有急切的需求,过来的人大多拿几分粮食换了一斗残缺红薯尝个鲜,有的不富裕的人家两家共换一斗。
更多的是对产量委实好奇的,拿来多一倍的粮食,换走了可以做种子的完整红薯。
也有家里地亩离水源较远,确实减产严重的,或是真的没有地,佣耕为生的,凑了菽豆来换,残缺的红薯。
顺便还要问问,“贵人,明年还能换红薯种子不?”
小满笑眯眯的,“冬季怕坏,若还留存有多余的完好的便换。”
一村一里消耗能量有限。即使是破损的红薯,换去的也不到十分之一。
小满便将东西装上车子,与煦一起到鬼市去售卖。此时的鬼市与之前好像没有区别,也好像变了许多。
正市每日卖出的粮食只有一点,而这里粮价已经翻了十几倍,依旧是供不应求。一旁的角落里甚至有卖人的。
东西刚刚放下,就有人来问,“你这卖的是什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笔迷阁【bimige.org】第一时间更新《在大秦觉醒神农系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