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迷阁】地址:bimige.org
永乐十七年春,江南各州府突现怪疾。染病者初起目赤咽痛,继而头面红肿如斗,壮热烦渴,百姓谓之"大头瘟"。太医院院判李东垣奉旨南下,青布马车刚入苏州地界,便见城门外乌压压跪着数十病患。
"师父快看!"弟子王孟英撩开车帘。暮色中,那些肿胀如瓜的头颅泛着异样红光,此起彼伏的呻吟声里混着痰鸣。李东垣眉心微蹙,三指已搭上最近老者的寸口脉:"浮数而滑,舌绛苔黄燥。此乃风热疫毒上攻头面,当用普济消毒饮。"
药匣应声而开,十四道金光腾空化作人形。为首的黄衫女子面容清冷,腰间悬着刻有"黄芩"二字的玉牌,与身旁"黄连"少年并肩而立。后方玄参手持星盘测算三焦气机,陈皮正与甘草核对着药材配比。
"报——"疾风掠过,升麻化作的银甲小将单膝点地:"疫毒已突破卫分,现盘踞上焦咽喉要道!"话音未落,西南方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但见天际黑云翻涌,隐约凝成狰狞鬼面。
"柴胡听令!"黄连少年剑指西南,"率薄荷、连翘两部轻骑,速破风热屏障!"蓝衣少年领命跃起,身形化作青色旋风。僵蚕抖开雪白披风紧随其后,万千银丝织成天罗地网。
此刻城楼之上,板蓝根化身的靛衣武士正与黑雾缠斗。马勃展开菌伞护住身后妇孺,牛蒡子挥动带刺流星锤横扫八方。忽见桔梗捧着药臼升起杏黄旗,玄参的星盘骤然亮起:"中焦枢纽已通,请君药入阵!"
黄芩与黄连对视颔首,双剑合璧直刺黑云核心。金黄连缀的药香如涟漪荡开,所过之处腐肉生肌,肿胀消退。僵蚕的银丝趁机缚住疫毒本体,陈皮催动气机将浊邪逼向玄参布好的药阵缺口。
三更时分,第一批病患头面肿胀已消大半。李东垣把着恢复脉象的老者手腕,转头对记录医案的弟子道:"此方妙在升降同用。芩连苦降泻心肺之火,升柴辛凉引药上行,薄荷僵蚕熄风通络..."
突然西北角传来骚动。书生模样的病患虽然头肿稍退,却开始咳血。玄参闪身扣住书生脉门:"禀指挥使,此人素体阴虚,苦寒过剂恐伤正气。"甘草立即捧出蜂蜜与陈皮低语,片刻后回禀:"拟减芩连三成,加鲜地黄汁为引。"
寅时三刻,书院廊下的青衫书生仍在咯血。玄参掌中星盘浮现出细密裂纹,昭示着患者受损的肾阴脉络。甘草急忙将蜂蜜注入书生口中,却见血色愈发鲜红。
"此子舌虽红而少津,脉细数尺部尤弱。"黄芩指尖轻触书生额间金津玉液穴,一缕黑气顺着经络游走,"疫毒借虚火之势,已潜入少阴经。"
僵蚕的银丝突然绷紧:"西北三十里发现第二波疫毒异动!"众人望向天际,但见原本消散的黑云竟分作两股,一股炽烈如焰,一股阴冷似冰。
"此乃虚实夹杂之兆。"李东垣执笔在《瘟疫论》上疾书,"疫毒本属阳邪,然遇阴虚之体,则化生寒热错杂之变。传令——玄参、鲜地黄即刻组建滋阴别动队,陈皮率砂仁、茯苓成立护胃屏障!"
疫区中心忽然阴风大作。寒热交织的毒雾中,无数冰晶裹着火星砸向药阵。升麻的银甲结满白霜,柴胡的青锋剑竟凝出冰棱。马勃的菌伞被灼出焦痕,嘶声道:"这疫毒怎会同时携带寒热属性?"
"此为阴虚火旺者的特殊战场。"黄连剑锋陡转,划出太极阴阳纹,"甘草听令!取生炙甘草各半,调和寒热!玄参引鲜地黄汁灌注太溪穴,板蓝根分兵镇守少商、涌泉!"
陈皮突然暴喝:"中焦预警!患者胃气将溃!」只见书生腹中传出雷鸣,未消化的药汁混着黑血喷涌而出。茯苓化身的素衣仙子立即展开千层岩衣,将浊气导入地脉。
卯时初,东方既白。玄参的星盘终于重现清辉,书生咳出最后一口黑血,肿胀的面庞褪去潮红。李东垣抚须长叹:"此役警示吾等,纵是峻剂亦需留人元气。传令各营:凡遇舌红少苔者,芩连用量减半,佐以石斛、麦门冬。"
未及喘息,城南忽传来凄厉啼哭。薄荷化身的翠衣少女疾驰来报:"二十余名小儿高热惊搐,疫毒已扰动肝风!"
众人赶至慈幼局,只见孩童们角弓反张,目睛上视。僵蚕抚过患儿天突穴,银丝剧烈震颤:"风邪挟痰,闭塞清窍!"此时疫毒竟化作三头巨蟒,青鳞赤目,吐出的信子带着黏腻痰涎。
"此非寻常大头瘟!"李东垣银针破空,直刺巨蟒七寸,"小儿脏腑娇嫩,疫毒入里化热生风,当合羚角钩藤之意!"
普济消毒饮阵营突变阵型。薄荷与僵蚕双剑合璧,掀起青色罡风;连翘绽放金蕊,织就护心罗帐;牛蒡子的流星锤化作万点金芒,专攻巨蟒膻中要穴。
"报——患儿手足厥冷,热深厥深!」桔梗的药臼突然倾斜,竟倒出紫黑瘀血。黄连当机立断:"取鲜竹沥二十滴,兑入童便为引!板蓝根转守劳宫穴,牛蒡子改刺十宣放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僵蚕的披风突然暴涨,将惊厥最甚的孩童裹成银茧。薄荷指尖凝出清露,顺着大椎穴注入督脉。玄参的星盘映出肝胆经络走向:"疫毒已犯厥阴,请调柴胡加量,配伍珍珠母粉!"
申时三刻,最后一名孩童停止抽搐。李东垣轻按患儿青紫的指甲:"此证警示吾辈,治小儿疫病当如持玉杯——既要荡涤邪毒,又须顾护稚阳。传令:六岁以下者去升、柴,加蝉蜕、钩藤。"
三月后,江南疫平。普济消毒饮十四将士化作流光重归药匣,匣内《东垣试效方》悄然浮现新篇。李东垣于虎丘山巅设坛授业,百名医者慕名而来。
"师父,若遇头面不肿而但热渴者,此方可用否?」王孟英指着《瘟疫论》中的批注发问。
"善哉!"李东垣振袖展开经络图,"去年扬州水患后流行烂喉痧,为师将方中板蓝根易为射干,去陈皮加鲜茅根,正合湿热郁肺之机。"言毕,药匣中射干、白茅根幻影一闪而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足球]安东绿茵日记》《什么年代了,还在传统制卡》《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破云2吞海》《我靠弹幕成为柯学传奇》《真灵九转》《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种花家的兔子[星际]》《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谍海青云》
《方剂杂论》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