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阁

第十八回 辟清谈幼女讲羲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天才一秒记住【笔迷阁】地址:bimige.org

多九公琢磨了好一会儿,想出个主意,对两个女子说:“我听说《周易》这本书,在其他国家很少有人见过。你们这儿文化昌盛,加上二位才女博览群书,对于这本书肯定能领悟其中的精妙深奥之处。从秦汉以来,对《周易》的注解众多,比起对《礼》的注解,更是歧途纷出。才女见识过人,其中最好的版本应该是哪家的,想必你们自有高见,能判定它们的优劣吧?”紫衣女子说:“从汉晋时期到隋朝末年,讲解《周易》的各家,据我所知,除了子夏的《周易传》两卷,还有九十三家。要说优劣,以上各家都是先儒的注疏,我见识有限,怎么敢以浅薄的见识,胡乱发表议论呢。还请先生多多指教。”

多九公心想:“《周易》这本书,平时耳听眼见的,最多不过五六十种。刚才听这女子说,竟然有九十多种。但她一个字的评论都没有,大概肚子里根本没读过这本书,只是稍微记得几种,就大言不惭,想用来吓唬人。我来考考她,让她出出丑,这样唐兄看着也会觉得高兴。”于是说:“我以前看到的,注解《周易》的各家大概有一百多种,没想到这儿就有九十三种,也算很难得了。至于某人的注疏有多少卷,某人的章句有多少卷,才女还能记得吗?”紫衣女子笑着说:“这些书的精妙之处我虽然没有完全精通,但注家的名姓和卷数,还能大概记得。”多九公惊讶地问:“才女不妨说个一二,这些卷数和名姓,和中原地区的一样吗?”紫衣女子就把当时天下流传的讲解《周易》的九十三家,某人有多少卷,从汉朝到隋朝,一口气说了一遍,然后说:“先生刚才说《周易》有一百多种,不知道就是我刚说的这些,还是另有一百多种?请先生略说一二,让我们增长些见识。”

多九公见紫衣女子说的书名,就像平时读得滚瓜烂熟似的,口中滔滔不绝。仔细听去,其中大半所说的卷数、姓名丝毫不差,其余的,有的是只知道书名没见过书,有的是知道书却记不起书名,还有连姓名和卷数都一概不知的。多九公顿时惊得目瞪口呆,生怕她们继续盘问,自己就要出丑。正在心慌意乱的时候,恰好听到紫衣女子问他书名,连忙回答:“我以前看到的,无非都是才女所说的这些,无奈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现在都迷迷糊糊,记不清了。”紫衣女子说:“书中的主旨,先生或许记不明白,我也不敢为难先生,强人所难。但卷数和姓名,是书坊里三尺孩童都能说出来的,先生何必吝啬赐教呢?”多九公说:“实在是记不清楚了,不是有意推辞。”紫衣女子说:“先生要是不说出几个书名,体谅您的人,不过说您是吝啬赐教;不体谅您的人,就要怀疑先生是在胡乱编造、欺骗人了。”多九公听了,急得汗如雨下,无言以对。

紫衣女子说:“刚才先生说有一百多种,现在只求先生除了我说的九十三种,再说七种,凑够一百种的数目。这事情极其容易,难道还吝啬赐教吗?”多九公急得抓耳挠腮,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紫衣女子说:“这么容易的事,没想到还是不肯赐教。刚才我费了口舌,说了那么多书名,原本是抛砖引玉,想借此长长见识,没想到竟是这样。但除了我们说的这些,先生要是不增加一些,未免显得太浅薄无知了。”红衣女子说:“要是先生凑不出七种,就说五种;五种不行,说两种也行。”紫衣女子接着说:“要是两种也不行,说一种;一种也不行,半个也行,好歹解个围。”红衣女子笑着问:“请教姐姐,什么叫半个?难道是半卷书吗?”紫衣女子说:“我是怕先生记性不好,或许记得卷数,忘了姓名;或许记得姓名,忘了卷数,这都可以叫做半个,不是指半卷书。我们别闲聊了,请先生说一个或者半个吧。”多九公被两个女子冷言冷语,不停地催促逼迫,急得满脸一会儿红一会儿白,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别说所有的书都被紫衣女子说过了,就算还有没说过的,他现在心里一着急,也想不起来了。

那个老者坐在下面,看了几篇书,见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后来看见多九公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头上不停地冒汗,还以为是怕热,就拿了一把扇子说:“天朝时令刚到初夏,大概比较凉爽,不需要凉扇。如今到了我们这儿,难免受热,所以一直出汗。请先生扇一扇,稍微凉快些,慢慢再谈,别受热了,生出其他病来。你们都是异乡人,身体一定要保重。你看这汗还是止不住,这可怎么办呢?”说着,用汗巾替多九公擦汗,又说:“上了年纪的人,身体虚,哪里受得了热。唉!可怜,可怜!”多九公接过扇子说:“这里的天气果然比别处热很多。”老者又献上两杯茶说:“我这茶虽然不太好,但里面有灯心草,既能解热,又能清心。先生喝了,就算受热也没关系。今天虽然有幸相聚,无奈我福薄,耳朵不好使,不能畅快地聆听先生的高见,真是遗憾的事。先生既然肯屈尊和她们仔细交谈,她们日后还能有所成就吗?”多九公连连点头说:“您女儿明年肯定能高中。”

只见紫衣女子又接着说:“先生既然执意不肯赐教,我们也不必苦苦相求。况且就算记住几个书名,要是不明白其中的主旨要义,也不过是个卖书的伙计,没什么稀奇的。但不知道先生所说的一百多种,其中讲解得最好的,应该是哪家呢?”多九公说:“当年孔子作了《十翼》,《易》道就发扬光大了。从商瞿向孔子学习《易》之后,传承就没有断绝。前汉有京房、费直等各家,后汉有马融、郑玄等人。依我愚见,两汉注解《易》的各家,大多沉溺于象占之学。到了魏时,王弼注释《周易》,抛开了象占的旧解,独出心裁,畅谈义理。于是天下后世,凡是谈论《易》的人,没有不尊崇他的,其他的书都被废弃了。这么看来,从汉到隋,应该以王弼的注解为最佳。”

紫衣女子听了,忍不住笑道:“先生这一番议论,似乎对各家的注解以及王弼的书还没有完全了解,不过是拾人牙慧,拿来评论,这哪里是教导后辈的方法呢?汉儒所谈论的象占,固然不能完全涵盖《周易》的要义;王弼抛开旧有的学说,自创新解,只注重义理,可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哪里只有‘义理’两个字呢?晋时韩康伯见王弼的书盛行,因为《系辞》缺少注解,于是依据王弼的义理,注释了《系辞》两卷,因此后人就有了‘王韩’的说法。他们的书既不够精确详细,还胡乱改动古字,把‘向’改成‘乡’,把‘驱’改成‘殴’之类的,数不胜数。所以古人说:‘若使当年传汉《易》,王韩俗字久无存。’当年范宁说王弼的罪过比桀、纣还大,难道是毫无缘由的吗?现在先生说他的注解是最好的,甚至说这本书一出,其他书都被废弃了,怎么会这样呢?真是痴人说梦!总之,做学问要在实实在在的地方下功夫,议论自然就会有确切的根据;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心中没有主见,自然就会随波逐流,无所适从。先生恰好犯了这个毛病,还不懂装懂,一味说大话骗人,未免把别人看得太没文化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行让我来[电竞]》《万界守门人》《替嫁多年后》《苟在女魔头身边偷偷修炼》《大明汉高祖》《我的法宝能无限升级》《精神病在废土当万人迷》《神话版三国》《三塔游戏》【梦想文学

《古典白话合集》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你是男的还是女的?综影视,宜兮的穿越之旅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殊途仙路红楼王权让你做炉鼎,你把师尊拿下了?我在古代种田招婿斗宅门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组织穿越崩坏的我有点慌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足球,被皇马放弃后,我成了神级前场自由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堕落大骑士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末日小可怜的逆袭之旅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神话从宝莲灯开始穿成恶毒雌性,五个兽夫轻点宠炼器家族:我炼器天赋负99修仙才能救命四合院:傻柱清醒了,拒绝带盒饭舌尖上的妖管局被师尊拒绝后,病娇徒儿黑化了无尽战场:从夜之城开始造马甲开局就和校花分手只为了系统奖励后世之劫斩神:我是王者英雄代理人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抗战: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征途英魂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如懿传之所有人双商都上线从双灵根到全属性剑道天骄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说好只渣江少,沈总怎么先哭红眼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