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哈本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笙踮脚将最后一张剪纸窗花贴在玻璃上,指尖抹平翘起的边角。
厨房飘来当归炖鸡的香气,母亲掀开砂锅盖搅动汤勺,热气扑上她风湿变形的指节:“荣老板手底下人办事就是讲究。连咱们这犄角旮旯都寻得到。”
南笙蹲下身整理玄关处的棉拖鞋,把母亲那双磨边的绒布鞋朝暖气片方向推了推:“琴庐给每位老师都备了的。”
手机在围裙口袋发烫,荣远山凌晨发的消息还在眼前跳:“年节物资九点送达,叨扰了。”末尾那个句号压得比古琴的岳山还沉。
母亲往鸡汤里撒枸杞,忽然笑了,眼尾细纹里藏着洞察:“那位陈先生,倒是再没听你提起。”
南笙的手顿了顿:“他忙。古建所年底在赶文物修复项目。”
这是实话。上周去琴庐授课时,她偶然听荣沉舟提起,陈逾明带着团队到外地修缮一座元代戏台,已经两周没回京城了。
门铃就在这时响了。
穿深灰羊绒大衣的管家立在铁锈斑驳的防盗门外,身后三个藤编箱笼缠着红缎带:“荣总说南老师常给vip室调音,该额外备份心意。”
他递上清单时袖口微露沉香木珠,南笙注意到他左手戴着白手套,像极了当年来收父亲古琴的拍卖行人员。
“这东北榛蘑炖汤最补气血!”母亲掀开最上层箱笼,冷冻格里整整齐齐码着真空包装的食材,云栖农场的logo在晨光里泛着哑光。中层油纸包着的十色糕点还带着稻香村老铺的棉绳;底层整盒淡菜干用桑皮纸分隔,角落里葛布裹着的物件让南笙呼吸一滞:父亲那柄缺了盖钮的朱泥西施壶,壶底“虞山清玩”的刻款还沾着茶垢。
“荣总说这是客户抵课时费的旧物。”管家后退半步踩上楼梯转角剥落的马赛克砖,“给您和伯母拜早年了。”转身时箱笼缝隙漏出半截腊梅枝,应是来时路上折的。
南笙用拇指摩挲壶身那道浅裂,这是父亲泡大红袍专享的壶。那年拍卖槌落下时,她死死咬住嘴唇直到尝到铁锈味,此刻却触到壶内壁残留的熟普洱香,荣远山竟特意温养过。
母亲已将冻品码进二手冰箱:“回头该请荣老板来家坐坐,尝尝我新学的茯苓糕......”
声音突然卡在半空,南笙看见她无意识揪着围裙上洗褪色的玉兰花纹,她们哪来的客厅待客呢?租来的两居室堆满药罐琴谱,阳台还晾着母亲的护膝。
窗外传来孩童追逐的嬉闹,南笙把紫砂壶收进橱柜时,指尖触到陈逾明的名片。深灰棉浆纸边缘已起毛,云纹水印却仍清晰如昨。
她低头将糕点盒上的缎带重新编成同心结,忽然想起上个月在荣家别业看到荣远山的情形。
当时他正用麂皮擦拭那床九霄环佩琴,听见她脚步声头也不抬:“南小姐的跪指吟猱,比这明代的漆灰还透骨。”窗外的雪光映在他唐装盘扣上,那金线绣的竹叶正巧叠在她投在墙上的影子。
冰花在窗棂上蜿蜒生长,母亲往汤圆馅里塞进核桃仁:“这荠菜鲜灵得很,明儿给对门刘奶奶送点去?”
南笙应声时,正将腊梅枝插进父亲的旧笔筒。疏影横斜间,她瞥见压在玻璃板下的全家福:父亲抱着琴坐在紫藤架下,母亲鬓角还簪着那年春天的连翘。
夜色渐深,窗外的雪悄悄落着,偶尔传来爆竹的闷响。
南笙将最后一道清蒸鲈鱼摆上桌时,瓷盘边缘磕在褪色的木纹桌布上,发出细微的脆响。
桌上三副碗筷沐在暖黄灯光里,母亲正往空着的青花盏里斟酒:“你爸最爱喝这竹叶青......”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馥欲香片》《天倾之后》《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绝密小说网】《炼道升仙》《国医》《我在三国骑砍无双》《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秋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