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纲宗》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乙二、详辨五时八教观法
丙一、
总说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页,我们这一科讲到详辨五时八教观法。这当中分成两科:第一科是总说,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把一心三观的观法跟《法华经》的教法结合,而成立了五时八教的非常精密而详细的一个教观体系。这个五时八教,到底它的修学宗旨是什么?简单地说,它就是提倡一佛乘的概念。
作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我们今生的生命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个,就是安乐的问题。这个是最迫切的,我们在乎来生是不是快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来生不堕恶道,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要求自己,修学五戒十善,让我们身口意的活动,尽量不要创造罪业出来,这个是所有佛弟子的第一件功课。想办法减少你的过失,因为你不喜欢痛苦。所以必须在因地上减少你的过失,把你的过失降到最低。这是第一件事情,修学五戒十善。
第二个,你在五戒十善修得有一点精神体力时,你会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因为你慢慢地觉得,虽然人世间有些快乐,但是它给你的不安全感太可怕,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每一次的受生,付出的痛苦远比快乐多,生命是得不偿失的,付出太大,得到太少。所以要解决痛苦,最根本的就是想办法离开三界。就净土宗来说,就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我们必须想办法跟弥陀感应道交,这是你要处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的生死问题。这个事情迟早要处理,当然早处理比晚处理好。
那么,你这个解脱的问题有时间处理了,你就要考虑第三个问题——成佛的问题,我们哪一天能够跟诸佛一样成就万德庄严,所以我们也在生命当中随缘尽份地修习六度法门,用慈善事业去帮助有缘的众生、可怜愍的众生。总之我们今生修行当中,面临三大问题:安乐的问题、解脱的问题、菩提的问题。
一般人没有经过天台教观的训练,他采取的方式是分段的,是区隔的。因为他在做慈善事业时,可能忘了求生净土;他求生净土时,也可能忘了成佛,所以他把生命修行分成三块。他修人天乘时,没有解脱的概念在里面,没有成佛的概念在里面;他在佛堂念佛时,也没有成佛的概念,所以他的修行是分成三块。
那么,这种区隔式的修行没有整合,不管你多努力,你的生命当中有两种过失:
第一个,不坚固。按照天台宗的说法,你今天的修行没有销归心性,你就没有善根力,你的修行就没有根,只有一种资粮。你很努力地修习五戒十善,很努力地念佛,你有安乐的资粮,有往生的资粮,但是你就像桌上花瓶里的花,没有根,没有依止大地而住。
你为什么没有根呢?因为你没有销归心性,所有的修行都是依有所得的心,向外攀缘一种相状而修。诸位!当相状产生变化,你的心态会有变化。比方说,你今天护持三宝,不是发自内心的去护持三宝,而是缘三宝相的庄严而护持三宝,因为你的心只有两种情况:你不是向内安住,就是向外攀缘,没有第三种情况。那么你缘三宝的境供养三宝,如果三宝的境合乎你的心意,你会继续供养;如果三宝的境相产生变化,你不满意了,你护持的心就退转,因为你的心住在外境,这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外境是变化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动荡不安的,外在的世界没有“安住”这两个字,因为它是剎那剎那在变化。你安住在一个非常变幻莫测的外相,这就是为什么你修行进进退退,因为你的修行没有根。这样的修行,打开你生命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你只有资粮力,没有善根力,所以你禁不起八风的考验。
当然,临命终你也不见得过得去,因为你平常就过不了关,临终更严重,内忧外患。所以你可能会面临:第一个,你的善法资粮不坚固;第二个,你的资粮不圆满。因为你今天向外攀缘去修安乐、解脱、菩提。向外攀缘就带有情绪,带有感情,有我法二执,带有情绪化的、有感情的修学,你就不能普遍跟法界相应了。你只选择你喜欢的、你要的东西去修学,你来生的资粮也不会太大,你今生的成就、格局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你花费同样的精神体力,因为没有加以整合,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了不坚固跟不圆满两种过失。
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法法销归心性。你必须用内心的力量,去带动外在的事修。你必须改被动为主动,不是因为攀缘外境,才去刺激你的修行。这种被动的修法,永远没有根的。
那么怎样才叫做法法销归心性呢?按照天台宗的规划,你要先修观心法门。就是说,当你在积集资粮之前,要先把心态调整好。天台的教观是先有善根,才有资格谈资粮;先有实法才有资格谈权法,先有理观才有事修。你的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就像一棵树没有根,谈不上枝叶花果。
那怎么样建立你大乘的善根呢?天台宗认为:你要观心,要回光返照,要正念真如,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实这个三观,事实上就两种观法,就是空观跟假观。空观的话,观照你这一念心本来清净。虽然在我们的生命经验,我们跟很多人、很多事情接触,留下很多的影像,这些影像当然会误导你。但是你要告诉自己,这些影像都不是你本来的东西,都是因缘卡上去的,所以它的本性是空寂的,你心性的本体还是一样——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时候以离相的心性安住下来,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的内心清空,把你的生命归零。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改变过去生的生命经验所留下的影像,在那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擦到什么时候才擦干净?只有一个方法,观想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的!这个时候,你的心性开始跟你的妄想脱离。
诸位!佛法不是要你消除妄想,它要你不跟妄想走。要你消除妄想那就惨了,那你这辈子都不够用了,你怎么可能消除妄想、带业往生呢?你只能不随妄转,因为它本身是没有体性的。所以你内观真如时,妄想自然脱落,你的心性开始把心带回家。妄想它为什么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你跟它感应了。
所以,这个空观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把你的生命经验全部归零,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你现在这个心惹很多尘埃,你过去的生命经验,今生的生命体验,卡上很多的影像,但是没关系,它没有真正染污你的心性。所以这个空观,离一切相,让你生命归零,重新开始回到你最初的原点,这是第一个。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重生1960:从深山打猎开始逆袭!》【笔迷阁】《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大清话事人》《任务又失败了》《贼天子》《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游戏搞到一个亿》《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