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两魏英雄传》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
公元549年,十一月,南梁。
十一月初四,梁武帝萧衍被正式安葬在兰陵萧氏的族望之地,南徐州南兰陵郡的修陵(今江苏省丹阳市荆林乡附近),距离他父亲萧顺之的墓地建陵只有百米之隔。
南兰陵郡其实是南朝侨置的一个郡,因为真正的兰陵(今山东省枣庄市附近)在五胡乱华的时候就沦陷了,虽然淝水之战后曾经短暂回归东晋,但刘宋时期再次被北魏占领。
不过兰陵萧氏在北方的时候充其量只能算是次等士族,跟寒门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是南迁之后才开始真正发达起来,因此这个侨置的南兰陵郡也就被当成了萧齐和萧梁两朝皇族的祖居地,从齐高帝萧道成开始,萧氏皇帝死后基本都会归葬在这里。
而在修陵的墓室之中,萧衍的结发妻子郗徽已经等了他五十一年。
郗徽比萧衍小四岁,她十五岁出嫁,三十二岁去世,两人携手走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少年时光。郗徽去世的时候,萧衍刚当上雍州刺史,正在忙于应对昏君萧宝卷,所以只是把爱人安葬在了兰陵故里,没有过于张扬。
等到三年后萧衍当上了皇帝,这才正式追谥郗徽为德皇后,安葬之地扩建为修陵,墓中也为自己预留了位置。某种意义上说,郗徽是萧衍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那道白月光,德皇后也是他漫长一生中唯一的皇后。
生同衾,死同穴,如果这对昔日的少年夫妻能够一起魂归故里,相伴而眠,也算是一个浪漫的结局。
但不浪漫的地方在于,萧衍的死并非寿终正寝。
他是被侯景活活饿死的。而这已经是六个月之前的事情了。
侯景连打带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拿下了台城。他本以为控制了萧衍和萧纲就可以控制整个南梁,没成想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局势的发展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简单。
开头其实还挺好,侯景以朝廷的名义让还在秦淮河南岸扎堆看热闹的十几万援军赶紧就地解散,各回各家。邵陵王萧纶和裴之高本来还打算劝柳仲礼别上当,毕竟好不容易才聚集了这么多部队,一旦散去就前功尽弃了,其他人也都在等柳仲礼的命令,奈何柳仲礼早就没了斗志,自始至终就是不肯表态。
众人见主帅这个态度,各个心灰意冷,终于零零散散地有人开始离队。萧纶知道事不可为,他不想投降侯景,只好带着部下退守东扬州的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市附近),裴之高也领兵回到江北。等其他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柳仲礼下令大开营门直接向侯景投降。南梁士兵一个个气得肝疼,但也无可奈何。
柳仲礼进入台城,先去侯景那里报了个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算是帮了侯景的大忙,所以侯景对他也颇为客气。
接着柳仲礼又去见萧衍。萧衍活了八十多岁,从没遇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他碍于身份没直接开骂,全程闭着眼睛黑着脸只当没看见柳仲礼。柳仲礼自觉无趣,只好转身去又找老爸柳津。柳津见他还有脸过来,情绪直接失控,一边哭一边骂:“我没你这个儿子,用不着你来看我。”
赶走柳仲礼之后,柳津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窝囊,恨自己家门不幸,怎么生出这么个败类。他实在无法释怀,最后一气之下自杀了。
柳仲礼还是什么触动都没有。
侯景也觉得这哥们的人品有点儿一言难尽。由于柳仲礼手下还有一万多精锐部队,长时间留在建康也不太放心,于是侯景把柳仲礼的弟弟柳敬礼留作人质,让柳仲礼领兵回司州。
消除了联军的威胁之后,下一步就是安抚拉拢南梁各地的州郡,让他们服从已经被侯景把持的中央政府。
侯景决定先从江北淮河流域的州郡入手。所谓守江必守淮,淮河流域是江南政权的屏障,确保这里不出问题对南梁的安全很重要。
没想到这些州郡的反应异常激烈,东徐州、北青州、淮阳郡的几个主官坚决不认侯景,直接投降了东魏;青州、北兖州、山阳郡等地的主官走人不干了,地盘也被东魏趁机给占领。
折腾一大圈,最后只有秦郡、阳平、盱眙三个郡表示归顺侯景。
眼看着北边的地盘被东魏蚕食殆尽,侯景也没有办法,他把阳平改为北沧州,秦郡改为西兖州,算是勉强新凑出了两个州。
北边只能先这样,侯景又派于子悦向东去平定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嘉兴一带)。本来吴郡太守袁君正胆小怕事,主动出城迎接于子悦,没想到于子悦领兵四处抢掠,激起了民愤,吴郡以东的士族们已经听闻了建康的惨状,担心自己的安全,于是纷纷接寨自保,坚决不归顺侯景。
接着侯景又派部下来亮入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市),打算把实控地盘儿往南边推一推,可惜刚从建康退回去的宣城太守杨白华不认账,直接把来亮给砍了。
也就是说,侯景虽然名义上控制了南梁朝廷,但真正听他指挥的区域只有建康周边几个州郡而已。
侯景很郁闷,心说萧衍这老哥怎么混得这么惨,当人质都没人理,说好的挟天子就可以令诸侯,咋这招到我手里就不好使了?
更让他郁闷的是,萧衍虽然为人所制,但这老头子倔得很,坚决不配合。侯景想借朝廷名义任命个官员,或者安排个事情,统统被萧衍严词拒绝。萧纲怕死,想劝萧衍服个软配合一下侯景,结果被萧衍劈头盖脸一顿痛骂,灰溜溜退了下去。
为了逼萧衍就范,侯景开始出阴招,下令缩减萧衍的饮食,甚至经常不给饭吃。他本以为饿几顿萧衍就会老实,没想到萧衍宁死也不妥协,终于在五月初二那天被生生饿死在台城的文徳殿内,终年八十六岁。
为了防止已经很糟糕的局势更加恶化,侯景一直拖到五月二十七日才对外宣告萧衍的死讯,同时让太子萧纲正式继位,宣城王萧大器也被立为新的太子。
总体来说,萧衍的死对侯景而言也算是个好事,因为跟萧衍相比,萧纲就是个软柿子,拿捏起来要简单得多。
就在侯景以为朝廷这边终于理顺了的时候,之前立的那个伪皇帝萧正德又出了幺蛾子。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远笛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