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迷阁bimige.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望!”
文帝似乎察觉到了她的重重心思,意味深长地撇过去一眼,随后再次躺在塌上。
“陛下,奴在。”品阶极高的内侍连忙推门而入,又恐带进风雪,只敢候在远处。
“嗯。”
文帝用极长的音调拖着,似假寐般阖上眼,“朝堂上的事,你看得清吗?”
温棠知晓天子在考她,未等开口,内侍高望便堆着笑提了一句。
“将才在朝中开口的,是中书门下的通事舍人。中书监病重,这中书省底下的人,便不知轻重了。”
“多嘴!”文帝狭长的眼半睁,语气夹杂着几分愠怒,“孤在问她,不是在问你。”
内侍高望吓得连忙跪地,自扇了一巴掌,“是奴多嘴,还请陛下勿怪。”
能走到高位的宦官内侍,怎会不懂帝心?温棠将两人细微的举止尽收眼底,开口前对高望点头示谢。
“前朝五胡乱华,大魏平定天下后,各地都有胡人。近些年来,胡人部落愈发不满,朝堂争辩最多的就是此事。”
“曾外祖给臣的信件中,提过尚书省与中书省对胡人安置的举措上,大不相同。尚书门下的官员,以及其交往密切的人,皆为南都等地门阀,对此事的看法,便是差遣驻节至胡人之地,进而消除隐患,安抚胡人;而中书省的官员皆为寒门子弟,他们在此事的提议太过激进,为了彻底融合胡汉,想要杀害胡人部落中曾经的王侯子孙。”
“虽然中书省的提议被陛下否决,但尚书门下和中书门下的官员总是不和,已是朝中人尽皆知的事情了。”温棠话音稍顿,眉目间有些犹豫,“臣的曾外祖,官拜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应是两头不讨好。”
“所以通事舍人这般行事,也情有可原。”
文帝听着,忍不住冷笑道:“刘谨权一如既往地油盐不进,竟事无巨细地在信中写了。依你之言,他们这是党派相争,今日这般针锋相对,不过因你是刘谨权的重孙女?”
“并非。”温棠摇头,迟疑片刻才道出真谛,“今日被针锋相对的不是臣,也会是其他女官。我等入朝,奉诏书而行,而非百官提议。”
话音落下,文帝不知何时已睁开双眼,身体僵直无其余举动,仅一双眼认真地打量着她。
“那你可知,孤对你的期许是什么?”
若在进殿面圣前,温棠尚未窥得南都朝堂的冰山一角,那如今便是她最清明的时刻。
这一切的转变,皆系于眼前帝王如师长般的步步试探。
“臣要做的,是身处百官之内,心却在外,为陛下达心之所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