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迷阁】地址:bimige.org
唐闺臣深知亭亭学问出众,要是讨论经书,恐怕只是白费口舌。因为亭亭远在异国,或许对天朝的历史不太关注,便想拿这个和她聊聊,看看她的水平如何。于是说道:“请教姐姐,贵国历朝的历史,想必和我国差不多。只可惜贵国的史书流传不广,我们很难看到。姐姐见多识广,我国历朝的史书应该都读过吧。就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现在,经历了多少年,前人的说法不一,想必姐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吧?”亭亭回答:“我记得天朝开天辟地之初,从盘古氏到天皇、地皇、人皇,再到伏羲氏,这期间的年代,前人虽有二百多万年的说法,但难以考证。《春秋元命包》说,从开天辟地到春秋时期捕获麒麟那一年,共二百二十六万六千年,而张揖的《广雅》把三皇、疏仡等时代,分为十纪,一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和《春秋元命包》记载的相差多达五十万年。我查阅了各种书籍,也难以确定哪个正确。至于年代可考的,只有伏羲以后。根据孔安国《尚书序》,把伏羲、神农、轩辕称为三皇;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称为五帝。三皇共计一千八百八十年,五帝共计三百八十四年。从那以后,夏朝、商朝直到现在,都能一一考证清楚。”若花问道:“近来的史书,都用天干、地支来纪年,这种纪年方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到现在一共有多少年了?”亭亭说:“史书用干支纪年,是从帝尧开始的。从帝尧甲辰年即位,到现在武太后甲申年即位,一共三千四十一年。要是从伏羲时期算到现在,一共是五千一百五十三年。”
闺臣心想:“我们天朝的南北朝时期,人们常常忽略,她大概也了解得不透彻,不如拿这个考考她。”于是说道:“请教姐姐,我国从前有六朝、五代、南北朝,不知贵国是怎么区分的呢?”亭亭回答:“我记得,当年东吴孙权以及东晋、宋、齐、梁、陈,都在金陵建都,人们都称它们为六朝。宋、齐、梁、陈、隋存在的时间不长,有人把它们称为五代。至于南北朝的划分,从刘宋开始,到隋朝初期结束。宋、齐、梁、陈在金陵建都,所以有南朝的称呼;元魏、高齐、宇文周在中原建都,所以有北朝的称呼。那时天下一半归南朝,一半归北朝,彼此各占一方,互不统属。就南朝的始末来说,刘宋取代晋朝,一共传了五位君主,被南齐所篡夺;南齐传了七位君主,被南梁所篡夺;南梁传了四位君主,被南陈所篡夺;南陈传了五位君主,被隋朝所篡夺。南朝共计一百六十八年。就北朝的始末来说,北魏在东晋时期虽然已经称王,但疆域还比较狭小,等到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北魏才占据中原,称为大魏。传了一百四十九年,到第十三代皇帝时,因为臣子高欢起兵叛乱,北魏皇帝弃国逃到关西大都督宇文泰那里,在关西称帝,人们都称它为西魏。西魏传了三位皇帝,共计二十二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篡位,改国号为周。高欢赶走北魏皇帝后,又拥立北魏宗室为帝,人们都称它为东魏。东魏在位十七年,被高欢的儿子高洋篡位,改国号为北齐。那时北朝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北齐,一个是北周。北齐传了五位君主,共计二十八年,被北周所灭。北周传了五位君主,前后共二十六年,被臣子大司马杨坚篡位,改国号为隋。随后隋朝灭掉陈国,天下才实现统一。这就是南北朝的大概情况。我只是道听途说,不知道说得对不对,还请姐姐们指点。”
若花说:“刚才姐姐说从夏朝、商朝到现在都能一一考证清楚,那些朝代的年号、君主名姓,你大概也还记得吧?”闺臣心想:“若花姐姐怎么突然问她这个,这可有点为难人了。”只听亭亭说:“我虽然稍微记得一些,但口头说恐怕会有差错,我想写下来请教二位姐姐。你们觉得怎么样?”若花点头说:“这样更好。”亭亭正在磨墨润笔,忽然看见红红、婉如从外面走进来。大家互相行礼后坐下。亭亭问了婉如的姓氏,又对红红说:“姐姐才去海外,怎么又回来了?”红红被问到,想起叔叔被害的痛苦,不禁泪流满面,就把途中遭遇强盗,后来和闺臣相聚的事情,哽咽着详细说了一遍。亭亭听了,十分感慨。众人安慰了红红一番,她才止住眼泪。亭亭铺好纸张,奋笔疾书,很快就写完了。四人聊了好一会儿,亭亭写完后,大家大致看了一遍,无不称赞她记性好。闺臣说:“这是若花姐姐故意出的难题,没想到姐姐不假思索,就把前朝年号以及事迹一挥而就。要不是对整部史书了如指掌,怎么能做到呢!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亭亭说:“我不过是凭点小聪明,记得几个年号,算不了什么,姐姐何必如此夸奖。”
红红说:“姐姐,你知道她们三位来的目的吗?”亭亭说:“这件事毫无头绪,我怎么会知道呢?”红红就把途中结拜,今天来邀请亭亭一起去参加考试的事情说了。亭亭这才明白,想了想说:“虽然承蒙各位姐姐的好意,但我上有寡母,已经六十岁了,怎么能抛下她远去呢?我以前虽然有参加考试的想法,原本是想等邻邦开设女科,或许再去尝试一下。如今天朝远在天涯,要是去参加考试,岂不是违背了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吗?”闺臣说:“姐姐没有兄弟,为什么不请伯母一起去呢?这样岂不是更放心?”亭亭叹息道:“我也想过一起去,这样能放心些。但天朝举目无亲,况且我家一向贫寒。当年祖父做官时,虽然置办了几亩薄田,但现在要卖,卖不到一千两银子,怎么够支付长途的路费和在天朝的衣食费用呢?而且一旦卖了,日后回来,又靠什么生活呢?只好打消这个念头了。”闺臣说:“只要伯母肯去,其他的都好商量。至于长途路费,我们这次一起去,坐的是我母舅的船,不用花一分钱。要是担心到那边的衣食问题,我家虽然不算十分富裕,但还有几顷良田,而且有很多空闲的房子可以住。况且姐姐只有两个人,花费不了多少。到了我家,一切费用都由我承担,姐姐尽管放心。这里的田产也不用变卖,就托付亲戚照应,将来要是回到故乡,也省得再购置。这样安排,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
亭亭说:“我们萍水相逢,姐姐就如此慷慨,我实在担当不起。等我回去禀明母亲,确定了行止,再上船去感谢姐姐。”红红说:“姐姐,你说你和闺臣妹妹萍水相逢,难道我就不是吗?现在我虽然孤身一人,但论本族,还有可以投靠的人,而且就在附近。只是闺臣妹妹一片热忱,真诚相待,让人难以拒绝,我实在舍不得离开。如今姐姐承蒙她的好意,依我看,你就去禀明师母,如果可行,好在姐姐没有别的牵挂,就可以一起出发。”不由分说,拉着亭亭进了内室,把这些情况告诉了缁氏。
原来缁氏从小饱读诗书,当年也曾参加过女试,学问虽好,无奈没被选中。后来生了亭亭,夫妻二人用心教导,一心指望女儿能考中才女,为父母争光。谁知还是没能如愿,丈夫因此去世。缁氏每次提起,还是满心郁闷。如今听了这话,不禁跃跃欲试,怎么能不高兴呢!当时来到外面,众人向缁氏行礼。缁氏向闺臣拜谢说:“小女承蒙小姐厚爱,日后倘若能有所成就,全靠小姐成全。但我虽然年近六十,却一心想去参加考试,只是担心因为年龄的限制,不符合规定,不能参加这场盛会。还望小姐体谅我的苦衷,想办法帮忙。要是能参加考试,我就能了却一生的心愿,一定会生生世世,永远感激不尽。”闺臣说:“伯母有这样的兴致,我怎敢不帮忙。将来报名的时候,年龄虽然可以隐瞒,但伯母鬓角有很多白发,脸上有皱纹,这怎么能遮掩得住呢?”缁氏说:“那些男子嘴上有胡须,还能冒充籍贯去参加考试,何况我没有胡须,岂不是省了拔胡须的麻烦?要是担心白发,我有上好的乌须药;至于脸上的皱纹,多擦两盒引见胰,再用几匣玉容粉,也能遮住。这都是赶考的常用办法。而且那些老童生,常常拄着拐杖还去参加小考,我又不用拐杖,岂不是更容易掩饰年龄?要不是为了参加考试,这么遥远的路途,我又何必去呢?要是没有办法可想,就连小女这次出行也只好作罢了。”闺臣听了,为难了好一会儿说:“将来伯母要是参加县考或者郡考,还可以想些办法,蒙混进去;至于部试、殿试,法令森严,我怎么敢贸然答应呢?”缁氏说:“我听说郡考中选,可以得到‘文学淑女’的匾额。要是能这样,我心愿就满足了,哪里还会去参加部试呢!”闺臣只好含糊地答应:“等时候到了,我一定会替伯母想办法办成这件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古典白话合集》转载请注明来源:笔迷阁bimige.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